返回

838财政亏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838财政亏空 (第3/3页)



    已给经费凡九百二十九万有奇,存者二百七十万有奇。

    今补给边饷及官军折俸布花,当用银二十余万,各边年例当用银二百八十万计,所入不能当所出。

    这也是户部上奏亏空的原由,虽然太仓尚有库银,可年前这些银子就要运往边镇,所以就有了三十万两银子的亏空。”

    加减法,魏广德还是很熟悉,把这三年户部的数字进行加减,张口就把隆庆皇帝要的数据报了出来。

    至于后面说的边饷及官军折俸布花和各边年例,这是之前户部上呈奏疏上有写,不然魏广德也不会这么清楚。

    那份奏疏,内阁没有票拟,本就是把户部数字奏给陛下看的,他们不需要给出什么意见。

    不过奏疏的内容,阁臣都有细看,毕竟这是执政很重要的数据。

    “记得太祖时设立卫所军屯,那时可不需要朝廷拨付军饷,在朕印象里,最初朝廷拨付兵饷还是因为开设辽东镇,为何到如今会需要如此多兵饷?”

    隆庆皇帝的教育里,除了经史子集,朱元璋定下的那些制度也是学习的内容。

    不过如果按照书上说的来对照实际,那肯定会出现许多不解的地方。

    魏广德略微思考后就答道:“陛下,国家备边之制在祖宗朝时,只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后又设宁夏甘肃蓟州为七,又继以固原山西为九,今密云昌平永平易州俱列边镇。

    其防守兵马除各镇原自有主兵外,又增加了募兵和客兵。

    一镇之兵足以守一镇之地,后因虏骑肆掠至兵不可守,增以募兵,募兵不足,增以客兵,调禁多于往时而坐食者愈众矣。

    其合用刍饷各镇原自有屯田,一军之田足以赡一军之用,后屯粮不足加以民粮,民粮不足加以盐粮,盐粮不足加以京运馈饷,溢于常额而横费者,滋甚矣。

    库府空而国计日绌,田野耗而民力不支,今日缺乏之故,供边之费固其大者。”

    明朝执行的是军屯制度,一镇军屯足够养活一镇兵马,本不需要使用民粮和朝廷馈饷,不过那是明初时候的事儿了。

    之后的正统年间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北方边境压力陡增,朝廷开始增设边镇稳固边防,因为边镇兵力不足,于是开始募兵,其后因招募不足就开始从内地卫所抽调客兵。

    大军云集之下,虽然边镇安全得到稳固,可军饷的开支也就大了,特别是客军调动所需银粮更多。

    当然,军屯制度崩坏的事儿,魏广德没提,毕竟这事儿要是捅开了,那就是得罪全大明的勋贵武将,说不好还要丢掉小命。

    但最起码,这样一说,隆庆皇帝也大概知道了为什么明初不费朝廷银粮到现在占据国用大半的原因。

    “朕看了户部过往奏报,从前朝启用老库,到今日老库已经耗尽,全都是兵饷所致?”

    隆庆皇帝问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兵饷居然需要这么多银子吗?

    要知道,明朝建立以后一直到正德朝,朝廷收支至少还能做到勉强平衡,即便有亏空,第二、三年往往都能补上,就没有动用过老库的银子。

    但是到了嘉靖朝,国用才陡然增加,到不得不启用老库的地步。

    而且就是在嘉靖朝,仅仅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就把前朝封存的数个老库耗尽,确实也是非常罕见的。

    但是,嘉靖朝耗尽国力却不全是因为兵饷所致,虽然兵饷确实是朝廷亏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

    “陛下可曾记得嘉靖四十一年时,林润林御史奏疏曾言,‘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米计四百万石,而各处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视输京师之数不啻倍之,年复一年,愈加蕃衍,势穷弊极,将何以支?’

    前朝耗尽老库,其实就是各藩府向朝廷奏讨的缘故。

    太祖时期定下制度,宗藩不得经营四民业,所有宗室成员均食俸禄,藩府向先帝奏讨,先帝也只能尽量满足,粮米不足就折银,愈久这亏空可不就大了。”

    魏广德答道。

    听到是宗室和兵饷拖垮嘉靖朝财政,隆庆皇帝当即就默然了。

    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嘉靖朝的顽疾貌似到了隆庆朝依旧存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