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39禁矿和开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39禁矿和开矿 (第2/3页)

当地居民也多多少少沾一点好处。

    因为有矿就意味着增加就业机会,还能多缴税收,许多地方政府对开矿乐此不疲,以为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当然,开矿后,因此也带来矿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开矿时间愈久麻烦也就愈多。

    可看明代的历史,你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哪个地方矿产越是丰富,当地百姓负担反而更加沉重,百姓和地方不但从矿产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累。

    纵观明史你就会发现,在明朝矿工造反之事屡见不鲜。

    当然,那位最喜欢开矿征税的皇帝还没有登基,所以当下朝廷的矿税不多,因为大部分矿洞都在正统年间,由明英宗下旨封闭矿山。

    后虽然朝廷为缓解财政压力,让一些矿山重新恢复了开采,可规模都不大,产出有限,而民间私挖乱采矿山盛行,不仅浪费资源,更是多次引起矿民作乱。

    中国地大物博是真的,在这片土地下埋藏着无数的矿产资源,开采出来变现,当然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是在明朝建立之初,明朝的皇帝似乎都对开矿有极大的戒心。

    开国不久,明太祖就有一个明确的看法,那就是“(矿)利于官者少,损于民者多,不可开”。

    也就是说,开矿对朝廷没多大好处,对老百姓更有坏处。

    朱元璋这个观点是符合当时事实的,虽然不符合现代人的看法。

    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初期无一不是从办厂、开矿、兴办贸易开始的。

    独独在明朝为什么对朝廷和老百姓只有坏处,没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的区别了。

    中国古代无论是开矿还是给郑和舰队造船,或是架桥铺路,以及到了清末的洋务运动,都是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不分,用搞政治的方式去搞实业。

    具体到开矿,不是把矿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该支付的成本必须支付,以确保稳定的收益。

    皇帝派出太监替他去开矿,变成了一项谁也不能讨价还价的政治活动。

    开矿是皇帝交办的政治任务,阻挠开矿就是反对皇帝,这种上纲上线罗织罪名的方式,在帝制社会里是百试不爽。

    什么意思呢?

    准确的说就是在大明朝皇帝让开的矿,管理矿产的官员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也就是太监,他们有很大的权力。

    他们能以公权来强迫当地百姓几乎无偿为他劳动,而且不给当地支付任何成本而将矿挖走,“器用”都出于当地,而挖矿的设备和运行成本都是有地方上承担。

    这样的操作模式下,不管皇帝要到什么地方开矿,当地都会极力反对。

    百姓不仅要出人免费给皇帝挖矿,地方衙门还要想方设法筹措开矿的银钱,而矿产的利益他们一分也无。

    当然,更加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大部分利益落到管理矿产人的腰包里,朝廷和皇帝得到的是很少一部分,而对当地百姓则是百害无一利。

    明朝用这样的方式开矿,结果可想而知。

    而且,因为明朝时期开矿,安全性非常低,矿难风险远高于后世,所以当时从事矿业的人普遍被视为豁出性命的亡命之徒。

    明廷也认为矿徒们穷凶极恶、唯利是图,难以驯化管理成军,还容易惹出祸端。

    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维护利益,必然会抱团取暖,抵抗朝廷的管理、封禁,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在正统年间爆发的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就是朝廷为解决财政问题开矿引发的矿工起义,因为影响太大,所以明英宗又下旨封禁矿山。

    但是之后,因为财政需要,又不得不重新开启。

    魏广德当然是注意到这些,不过他的触手还暂时没有伸向矿山,因为就现在的情况看,矿山开采产生的收益都被利益链各个链条所控制,已经形成一条潜规则。

    敢开矿洞的人,背后那自然是有人认可并提供保护的。

    越是了解现今的大明朝,魏广德很多时候都不得不佩服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皇帝。

    他设计的大明朝制度,如果只是管理好一个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