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银元 (第3/3页)
时期是明朝财政的重要转折时期,与明初偶发性的财政支取不足不同,该时期朝廷财政开始出现连续性的支用危机。
不过在这个时期,朝廷在支用不足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印制宝钞来弥补财政不足。
而到了嘉靖朝,宝钞根本就花不出去,只能使用民间接受的铜钱和白银。
但就支付军饷的宝钞,由于宝钞崩溃使得官军支钞等同无支,因此部分边镇官军考虑路途耗费,出现或四五年,或八九年,乃至有终身不支钞者。
但无论如何,这一时期还可以用宝钞来弥补财政,只是嘉靖皇帝是个比较务实的皇帝,他知道继续向下面支付宝钞可能影响皇权稳固,所以顺应民意开始选择白银支付,减少宝钞发放。
而这,也成为了嘉靖朝巨大亏空的根本原因,耗尽老库积存亦不足。
想到这些,自然也是魏广德早就在考虑的一件大事儿,这事儿他没有信心自己能操作好,或许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上面那人头上。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看了眼首辅位置上的张居正。
想要张嘴,不过眼角余光看到辅臣吕调阳,魏广德最终还是打算等等,和张居正私下里商议此事。
而这件事儿,就是魏广德一直在考虑的,彻底废除“大明宝钞”。
此时的大明宝钞,名义上依旧是大明朝廷官方认可的货币,但是实际上早就被民众抛弃,仅作为一种财政征收媒介和礼仪性货币存在。
但是,虽然被民间抛弃,可在朝廷和地方官府在做年度财政报告时,宝钞依旧被做为重要的一环,甚至于嘉靖八年后课税用银,也只是一部分,相关盐税、商税折钞、关钞依旧还有一定比列收支的宝钞。
这在魏广德看来,实在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一大损失。
若是能够彻底禁止地方官府在收税时接受宝钞,全部改用银钱,朝廷朝政收入当能增收十数万两银。
不过这些政策,多是在成祖、宣宗时期为了挽救宝钞而制定的政策,在印制、发放大量宝钞后适量回收一部分宝钞稳定宝钞币值。
这些政策,已经成为了所谓的“祖制”,倒是很难变动。
至少,魏广德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
倒不是理由不充分,实际上太祖朱元璋制定宝钞政策时,就从没有想过要回收这些纸。
既然太祖时就没有这个打算,那之后的政策也就是有违祖制,现在废除也就顺理成章。
把每年户部还在回收的那些宝钞全部换成收银钱,自然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实打实的银子。
于是,等吕调阳起身告辞后,魏广德借故留了下来。
“善贷,你还有何事?”
张居正在问出这话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忐忑的,他也担心魏广德发现他和冯保的密谋。
一旦把事儿捅到慈庆宫去,他们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
只不过,魏广德说出自己想法了,张居正才暗松一口气,他们的计划没有被发现就好。
“宝钞自宣德朝停止印制后,朝廷其实每年回收的宝钞数量依然不多,有必要彻底废弃吗?”
张居正不认为魏广德这个想法有多大的利益,即便可以为朝廷增加一点银钱又如何,那等于把大明宝钞最后的遮羞布也撤掉。
太祖留下的烂摊子,他可不想去碰。
“叔大兄,现在朝廷困局非一朝一夕能解决,只能增收节支再无它法。
叔大兄那篇《生财有大道》我也拜读过,‘盖务本节用,生财之道也。’
可惜,朝廷支用太多,根本无法做到结余,为此只能想方设法将应收之财尽收。
以善贷看来,这宝钞抵税就是可以彻底放弃的。
当初太祖发现宝钞,主要还是我大明铜料不足之故,印制宝钞方便民间流通,至于之后,那是后话。
当今虽铜料依旧紧缺,可适才和卿所言却让我眼前一亮,如今海外白银涌入,朝廷制钱,似是可以以银制钱。”
魏广德所说银钱,可不是这个时候大明流通的银子和制钱,而是打算直接在大明制作银元。(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