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91农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991农谚 (第2/3页)

    魏广德注意到张居正瞟了自己几眼,知道是这位想让自己说话,估计他还要再考虑考虑。

    毕竟,现在张居正是首辅,这态是不能轻易表达的,如果考虑不周可就有损颜面。

    再怎么说,万士和今天来报的事儿,都算是突发事件,还是天大的突发事件。

    “万尚书,上月钦天监就进贡大统历,怎滴当时没有发现?

    还要时隔一个多月才反应过来,这才急急上报?

    这是想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吗?”

    “我说魏阁老,都什么时候了,就算要追究咱们是不是先把户部、工部部堂叫上,把事儿商议好再说。”

    万士和听到魏广德追究礼部的差,马上就说道。

    说起来钦天监虽然是独立衙门,可谁叫这衙门是归礼部管,出了岔子可不是就要礼部的锅。

    “咱们还是先让户部早些筹措些赈灾钱粮为好,工部那边最好也让各地河道分守、御史动起来,尽快复查域内河防才是。”

    万士和急忙又补充一句。

    “一龙治水,十牛耕田,怎么都凑到一块去了。”

    吕调阳没有接茬,只是咂咂嘴喃喃说道。

    吕调阳口中的一龙治水、十牛耕田其实都是民间俗语,也是农谚,都是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的事儿。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虽不一定十拿八稳,可准确性还是超过一半。

    至于这话,其实也是古人总结的预测一年年景好坏的古老的方法,就是通过看正月初一以后,第一次出现相应干支纪日的时间,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年景。

    比如“几龙治水”,指的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开始,第一个出现辰日(辰为龙)的日子在初几,就是几龙治水。

    列如是在正月初六,就叫“六龙治水”,在初八,就叫“八龙治水”等等。

    因为古人认为龙是代表天生的神仙,而且是掌管雨水的。

    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龙多旱、龙少涝”,意思是说龙的数量越多,当年的雨水就越少,而龙的数量越少,雨量就越多,这也是民间所说的谚语“龙多不下雨”。

    今日万士和报钦天监才发现的明年是一龙治水,那自然是说大初一就是辰日,一龙治水,可不就预示明年的雨水可能会很多。

    不在这个位置,大家自然会觉得无所谓,可这些年内阁被水患所扰,听到明年可能雨水大,怎么不会被惊到。

    还有就是十牛耕田,意思和一龙治水相近,说的就是每年第一个丑日(丑为牛)在正月初几即是“几牛耕田”。

    古时候,牛是主要的耕种的牲口,是农民的好帮手。

    明年是“十牛耕田”,那这样的年景好不好呢?

    在民间也有一句谚语,叫“一牛耕田耕不撤,九牛耕田牛有歇”,暗示着牛的数量与人们的耕作关系密切。

    牛的数量少,那么牛就很辛苦,但也说明田地好耕种。

    而牛的数量多,那么牛可能比较轻松,但这也说明了当年的田地不太好耕种,平时几头牛就可以完成了,而这样的年份却要十头牛来共同完成,只能说明田非常难耕种。

    前有一龙治水,后有十牛耕田,可不就是预示着来年怕是有大水,不仅影响漕运,还影响大明各地的农业生产,这就不是个小事儿了。

    好吧,钦天监职能就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书,还有就是阴阳之术。

    现在发现明年天气怕是不好,这不就马上报到礼部,再往上奏,让朝廷早做准备。

    要说这农谚的来历,就很有些历史。

    如“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等农谚,见之于明朝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等农谚,则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

    “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等农谚,见之于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

    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