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28东番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028东番岛 (第3/3页)

齐齐应诺。

    经过多年开发,此地森林已经大多被开荒,林木资源已经枯竭。

    东番岛距离福建太近,可朝发夕至,而据我们所知,岛上并无王权体统,至于无知乡民存在。

    好在上月辽东发来捷报,王杲就缚,已经被押往京城。

    可朝廷诏书一旦发布,朝臣可不是瞎子,特别是翰林院里的人,他们必然会百般反对。

    但是由于安南远离中原,最后还是走向了独立,成为了今天的越南。

    南洋水师东行,向着大海而去。

    既然东番岛上有人生活,又没有王法体统,只是无知乡民,自然该感受到圣人教诲,学会礼仪尊卑。

    当然不是,他们知道的更早,甚至在洪武朝就已经知晓情况。

    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又着重强调东番没有政权,虽然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东番岛南北建立卫所,迁移卫所军户过去。

    至于迁移卫所,可徐徐图之,以浙闽各挑选一卫所东迁,之后则是从南直隶和浙江各转移一船厂,前后我计划五年完成。

    届时,再有陛下昭告天下此事,木已成舟,自然也就这样了。

    他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实际上明朝上下多少知道开国时的误会,大琉球确实有所谓的琉球王,还和大明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时不时就会有使节前往大明朝觐。

    现在有部将提到东番岛,又指出东番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大明的影响,俞大猷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了。

    他在南京明皇宫奉天门给各部大臣做了这番告谕:“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作为内阁首辅,他自然也是被骂的最惨的。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为了应对倭寇骚扰,复设澎湖巡检司,但也没有真正起到防御倭寇的作用。

    俞大猷迟疑道。

    不过,也因此让大明知道了东番岛的情况,岛上有一些村落,有土著居住其中。

    写这个,当然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美丽之岛,而是大明现在出现缺乏上好木料的窘境

    魏广德对此也不反对,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

    如果将南直隶及浙江的工部船厂迁移两处,可为南洋水师解决海船建造的材料难题。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定下这十五个不征之国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且收获与付出不对等。

    内阁值房,张居正右手不断揉搓扶手,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合理的理由反对他的话。

    灭逆酋,本来可以不办此事,但张居正想要通过此事,挽回一些之前丢失的脸面。

    福建官府不知道东番岛的情况吗?

    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一旦占领,近可牵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待消灭倭寇后,船队可绕行东番岛一圈,观察其上是否有倭寇踪迹,到时一并上报。”

    俞大猷这么说,部将大多心知肚明,这是给好听开口子留个理由。

    就是一个澎湖,泉州府都不愿意花精力去管理,更何况偌大一个东番岛。”

    朱元璋虽然一生以军事和政治作为自己的“主业”,但他似乎特别谨慎用兵。

    而小琉球,则根本就是个荒岛,岛上早年间倒是有福建人迁居过去。

    思索良久后,俞大猷才下令道:“此事,我会先禀报朝廷,由朝廷定夺。

    在此之前,大明海船木料,大多已经是从广西运送去浙闽船厂,运输费用高昂不说,危险也很多。

    当然,朱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特地将自己的谨慎对外用兵之国策写入了《皇明祖训》之中。

    知道情况,张居正自然也有些犹豫。

    实际上,许多举人入仕做教谕,大多只能从县学升到府学,之后再难存进。

    像海瑞那样,从教谕做到县令,还继续往上升的,那是少之又少。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