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6准备就绪 (第2/3页)
好接下来后面的设计思路,那就是给鸟铳前端增加枪夹。
按照这个思路制造出来的鸟铳,破甲威力肯定足够大,但是枪支重量增加,单兵手持更加费劲,同时后坐力提高也会影响到射击精度。
枪管处安装支架,可以完美解决这种新式火枪的稳定性,保证射击精度。
写完条子,魏广德放下笔等墨迹干,这时候才有些后知后觉,当初习惯了鸟铳就觉得很好,可却没想到破甲威力的问题。
那会儿一门心思想着开发长身管的加农炮,也就是红夷大炮,却忘记了鸟铳这种最普及的火器发展,实在是不应该。
前身曾经还自诩为半吊子军迷,居然都没想到指导下工部开发后续的步枪。
是的,受到此事的影响,魏广德开始考虑是不是该发挥自己的金手指,指点下明朝武器的发展方向。
想到这里,魏广德在书桌后静静坐了一会儿,仔细思考一番后,又拿出一张纸铺开,提笔就开始书写起来。
这张纸条是写给工部的,只提到两点,一是研发威力更大的火药,二就是提出了定装子弹的思想,要求用油纸包裹定量火药,并在顶端粘上弹丸。
关于火药,魏广德对后世火药发展知道的不多,但是有印象,那就是火药的发展潜力其实更大。
相同的火器,使用不同的火药,射程和威力都不一样。
甚至,一些燃烧效果更好的火药,在武器不变的情况下,不得不减少装药来保证发射的安全。
至于定装子弹,魏广德也是不得不按照未来火器的发展历程一步步来。
魏广德当然知道金属定装弹的好处,但是谁叫这个时代的技术达不到那样的工业水平。
就算大明的能工巧匠能够手工挫出子弹来,可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也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
所以到了后世,才有许多人说子弹其实才是枪的灵魂,没有子弹的枪还不如还不如擀面杖好使。
手持火药动能武器最早能扯到宋代,《宋史·兵志十一》寿春府「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当时用竹子做的枪管,然后那个子窠就是火药,虽然兵志上没有说明这货的弹到底是个啥,然而从现代明军使用的弹丸看,无外乎就是小石子一类的东西,估计后期才有人往里面放铅弹。
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塞,用起来就类似于后世的喷子。
现在则是弹丸和火药分开存放,大明和西方的鸟铳手随身就带着两个袋子,分别装火药和弹丸。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才出现了定装子弹,但魏广德知道这火器的发展规律,再有新的引火方式,让火器也随之发生改进,变得越来越先进。
其实魏广德最初有想过把小号佛朗机炮作为蓝本开发大明的步枪,好吧,还是一步到位直接开发的无壳弹。
后世进入新世纪,西方国家还在开发几种无壳步枪,甚至都出现了成品,但是一直没有获得部队青睐列装。
不过佛朗机的理念虽然契合后世步枪的发展思路,但现在这个时代的气密性让他根本无法保证杀伤力。
金属材质也不能达到使用的标准,根本没法把
佛朗机炮做的和鸟铳一般大小。
即使是小号佛朗机炮,操作也需要两名士兵一起操作才能快速发射出去。
魏广德把想法写好,至于后续那就是工部的事儿,他不可能亲力亲为。
而且就算他亲力亲为,其实以他的水平,也不可能比那些工部大匠做的好,去了反倒是添乱。
叫来张吉,把两张纸条交到他手里吩咐道:「这两张条子,你下去抄录一份,明日一早分别送到工部和兵部两位大人手中。」
「是,老爷。」
张吉好歹也跟着魏广德念过书,虽然做不出好文章,但抄抄写写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现在云南方面遇到的棘手问题,魏广德也束手无策。
只能是充分发挥明军火器的长处,集中使用佛朗机炮轰击敌军前阵,等打垮了前阵后,再用鸟铳对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