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反叛 (第2/3页)
线贵恶狠狠说道。
「对,那帮人的嘴脸,就算他们能放过我们,怕也要敲骨吸髓,把我们吃个干净,还未必就真会放过我吗。」
线老三猛然抬头,对大哥说道。
线贵和外面的联系,很多都是线老三在打理,因为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正好适合用来和那些官老爷打交道。
他又没有官身,做什么事儿都方便,也没有御史会盯住他。
也因此,线老三对昆明那些官老爷的习性了解颇多。
刚才大哥的问话,他还在思考,可是大哥的话就像一个引子,一下子就把他对昆明官员的判断勾了出来。
他们不可信。
「可是大哥,你知道朝廷一早就在防备缅甸,这仗打起来,缅甸必败。
他们能够打到这里,也就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利,还有就是朝廷不信任边境那些土司,所以没有往边境派出援兵。」
线老三用略带颤抖的声音继续说道。
「我们有的选吗?」
线贵不假思索说道。
听到这话,线老三低头不说话了。
他们没得选。
「就算朝廷赢了,只要我们先一步跑进缅甸,以后缅甸依旧是三宣六慰,我们只要不回大明,他们如何找我们?」
线贵又开口说道。
「对对对,大哥,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只有躲进缅甸就不会有事儿。」
线老三开口附和道。
大哥的话算是说到他心坎上了,按照朝廷对缅甸的态度,只要缅甸认输称臣,貌似一切又会回到原点。
是的,大明似乎一直都没有继续往云南之外扩张的意思,都是封赏土司,让他们自治,只要每年送一张称臣纳贡的纸到昆明就行。
元代以前,中原王朝的治边之策主要是「羁縻之治」。
羁縻之治的核心概念包括「羁」和「縻」,其中「羁」指的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进行控制,而「縻」则是指通过经济和物质的利益进行抚慰。
这种政策允许少数民族地区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同时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
除了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因受时代条件的限制,「羁縻之治」尚处于有效管理的初期阶段,施行中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执行较为明显,同时少见基于南北部差异与不同时期的特点而具有的改变。
如汉朝的边郡、唐朝的羁縻府州,均普遍施用于各地边陲,并无因地制宜的改变和具体明确的规定,重防御、轻开发是两朝治边共有的特点,在制度建设与监督保障等方面,也缺少应有的重视。
蒙元面临新的天下格局,统治者也较少有「内华夏外夷狄」、「守在四夷」一类的观念,行事崇尚简便易行。
在元朝建立前20余年,蒙古军长途奔袭平定大理国,并在其地实行北部草原通行的万户制度,但云南地区动荡不止。
富有统治经验的大臣赛典赤受命至云南建立行省,他进行调查后决定废止万户制度,试行任命当地蛮夷为朝廷官吏的制度,实行后因收效显著,乃在南部边疆地区普遍推行。
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
嘉靖二十二年,嘉靖皇帝就说帝王之政唯守在四夷,今朕欲求长治久安之术,无出于守之一策,大致代表了明朝统治者的看法。
明初之时,朱元璋也不是没有尝试过继续往外扩张,但是明军进军云南虽轻取元军残部,但遭到当地蛮夷的激烈反抗,大理与今保山、德宏等地的元朝土官,以及本已附明的一些土官纷纷起事,历时十余年才最终平定。
由此,朱元璋做出一个判断,认为云南等地的蛮夷强悍难治,须镇之以重兵,乃将重兵守滇定为成法。
由此,大明就把云南定为西南边陲,不再继续尝试向外扩张。
明朝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明朝皇帝疏于问政,朝政委靡拖沓及吏治腐败,对统治制度的贯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说明朝治边屡屡失误非因制度不健全,而主要是由于朝***败及执行力太差,突出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