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改革 (第3/3页)
良和马周作为李承宗的亲信,这些事情肯定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风声。
虽然还没有确定要改革,但是事前的讨论已经开始了。
越是重大的事情,参会人员的数量就越少。
那种几百上千人的会议,注定都是走流程的。
大事都是事前就已经定好了。
“现在的管理台混乱了,朝廷对于各县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从今以后,各县县令的任命,都需要经过吏部的考核。
各州的刺史,原则上都需要来长安城述职一次。”
改革,首先改的肯定是人。
要不然的话,怎么改革都是没有什么用的。
而要改变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用人上面着手。
这些官员在官场上,图的不就是升官发财嘛。
这个时候,谁掌握着升官的权利,谁就掌握着话语权。
之前的时候,大行台的权利也是五花八门。
县令的任命基本上都是大行台在负责,部分州的刺史也都是大行台直接任命了。
哪怕是给到长安城走流程,那也基本上是真的在走流程。
李承宗对这个情况,显然是不满意的。
“这个应该问题不大,只不过这么一来,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州的新刺史不在岗位的情况。”
这年头可没有飞机和高铁给你选择。
距离长安城近一些的州县还好,十天半月就能赶回去。
像是岭南这些地方,你一来一去的,大半年的时间就没有了。
“朕准备把目前大行台、州、县的结构,重新梳理一下。
一些很小的县,该合并的就要合并。
今后朕准备把大唐分为十到十五个道,朝廷六部只要把各道管理好就行。
而各道则是管着下面的各个州,每个到下辖十到二十个州。
每个州下面再管理十个左右的县。
如此一级一级的管理,让朝廷的政令能够顺畅的运行下去。”
李承宗登基以来,第一次提出了大改革的观点。
褚遂良和马周自然不会立马站出来反对。
但是这种改革的利弊,他们肯定是要好好的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