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 (第2/3页)
制定的,学习什么课程在选择专业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只有少部分选修课除外。
这依然属于“填鸭式”教育,而研究生虽然也有一些由系里确定的需要完成的课程,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已经不是他们毕业要求的全部了,最主要的还是科研。
而对于如何完成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自己需要根据导师的大方向选择一个怎样的小研究方向,为了这个研究自己需要学习一些什么内容等等,都是需要自己或者是和师兄师姐以及导师一起去确定的。
这已经属于真正的自主学习阶段了。
“老师,我下个星期一的下午想请半天假,去听周教授的讲座,不能去实验室了。”
很快便有研究生给自己的导师发去了消息。
“嗯,你现在能够主动提出来去听讲座,单是这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来我们学校做讲座的一般都是学识、眼光和经验都是十分值得你们学习的人,你们很多研究生由于受到了专业细分的限制,在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也都受到了限制。
倒是可以利用学校的讲座资源,多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这不仅能够开拓你们眼界,还能够增加你们的见识,如果能够从讲座中获得触类旁通的灵感,那更是比整天都呆在实验室好很多。
多抽出一些时间来去听一听,对你们绝对是有极大好处的。
不过,也有些讲座就是纯粹唬人的,根本就没有去听的价值。
你说的这个周教授,是哪个周教授?”
现在正和自己的研究生沟通的,是金陵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兵教授,在金陵大学发出这个通知的时候,这位王教授还在自己的办公室忙自己的事情呢,所以还并不知道周明要来金陵大学做讲座的这个消息。
“就是华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那个研究出超级豆的周明教授。”
被询问的研究生连忙发消息给自己的导师,向导师解释道。
“啊?周教授要来我们金陵大学做讲座?这我怎么不知道?你在哪里看到的?”
这位于2009年从美利坚的密歇根大学获得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博士学位,2011年开始在金陵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副教授,直到今年才升为教授的王兵在看到自己的学生发来的消息中提到他所说的这个周教授就是周明的时候,一脸的惊讶。
自然界80%以上的植物都依赖与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来获取必要的养份,同时所有的植物都面临环境中多种多样病原的威胁。
而这位王兵教授,他的研究就主要围绕植物与共生真菌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与病原的相互作用这两个主题展开。
说到对植物的研究,周明今年上半年的时候,超级豆成果一经发出,研究植物学,特别是大豆的学者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
就算是鲜花社报道的,有实打实的亩产在那里摆着,他们也都认为是学术造假,因为在他们以专业知识的眼光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后来有大佬亲眼见证了之后,这才相信了这个研究成果,并开始为这个研究成果做担保,这些不相信的学者们这才陆续相信了这个研究成果。
至于具体的研究数据,这自然是属于机密的,绝大部分学者们都是不可能看到的。
他们之所以不相信,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知道周明公布的这个超级豆的成果要经过多少改良,而这些改良又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一般做研究的学者们是怎么通过基因技术对一些植物进行改良的?
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染色体上哪些基因片段是表达哪些性状的,而是需要经过一步一步实验,才能得出来这段基因具体是表现哪个或者是哪些性状的。
得知表达该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哪一个基因片段上之后,他们还需要再考虑要不要将这段基因剪掉,又加什么基因片段上去。
而周明超级豆对基因的优化,那可是在抗病虫、抗倒伏、抗旱、抗寒、出油率、营养吸收等几十,甚至再细分一些是上百个方面都有极大改变的。
就算是一个几十个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一起研究,也不是这么点时间能做到这个地步的,现在竟然让周明这么一个毛头小子给完成了,这种挑战三观的事情不是亲眼所见谁能信?
而王兵的研究方向也与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