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精雕细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31章 精雕细琢 (第3/3页)

上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

    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

    张氏家族,秉承祖训,文风极盛,再加上桐城多产家,张白羽受其影响,年轻时便喜欢创作,后来成了全国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会副主任。

    张虹将推荐给张白羽:“堂兄,有空时看看这部,还没有定稿,正在修改中。作者蒋秋芸,算是我的半个弟子,她已经写了8本书,五部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堪称目前文坛首屈一指的女作家,我说你们茅奖是不是开开眼,考虑一下网络文学家呢?”

    张白羽道:“蒋秋芸?你是说芸姬?我对她不陌生,上次的茅奖评选她就杀入前几名,现在名声越来越响,只要继续努力,拿下茅奖大有希望。”

    “堂兄,麻烦你多费心,帮她争取一下!”

    “我先看看文章再说。”这些人都珍惜羽毛,如果文章好还可以帮一把,如果水平不够,断然不会推荐。

    像这种文学大奖,拥有评委15-18人,不是一个人说话算数的。但是有人帮着力推,总比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好。

    蒋秋芸的本意并不想拉关系,她根本不晓得张虹会主动帮忙。

    人的名声是一点点累积的,写了八部的作者,跟刚出道的新作者不一样。

    她也不是非要拿茅奖,金庸和琼瑶没拿过茅奖,难道就比茅奖获得者逊色不成?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称,是不是真正的文学家,不是靠一个茅奖能决定的。

    回头看看,茅奖从1981年创立以来,到2030年,接近50年了,快50部作品,其中有类似《白鹿原》人尽皆知的书,但也有很多书影响很小,几乎没几个人知晓。茅奖得主也就那样,作为体制内的文学家,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在历史长河中。_&

    本站提示:畅读模式无法阅读请返回源站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