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7 再出传世华章——《师说》(二合一保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37 再出传世华章——《师说》(二合一保底) (第2/3页)

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至此处,高大全落笔,满场寂静无声。

    程颢面色惨白,其余人则是不可置信。

    在场的人,除了蒋平和太学看门的两个保卫外,其余的人都是有学问的。

    太学生,地位其实相当于地球上的研究生了,高大全这篇《师说》所表达的意思,他们一听就能懂。

    正因为听懂了,所以才震惊。

    单以文采而论,包括二程在内,任何人都要承认,《师说》绝对是要胜于《学生说》的。

    而文坛其实也是一个以实力论高低的地方,一个人的才华到了逆天的程度,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的。

    就如这篇《师说》。

    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它定然会流传九州,甚至进入各州的教材之内,名垂青史。

    程颢慌了,他感觉到了危机。

    这篇《师说》,毫无疑问是在给他挖坟。

    《师说》前两句话,其实看表面意思,反而更像是在致敬《学生说》,强调老师的重要性。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程颢甚至已经认为高大全是在哗众取宠。

    可是随后,《师说》的文风立刻一变,把《学生说》驳斥的体无完肤。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话看上去很正确,却是大大触犯了程颢的逆鳞,高大全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昭然若揭。

    《学生说》中,明确表示了老师的年纪一定要比学生大,所以学生一定要把老师当成父亲供奉。

    如果年龄小的人想要当年龄大的人的老师,那就是大逆不道。

    很多人也都接受了这个道理。

    可是现在,高大全站了出来,将这个道理驳斥的狗屁不通。

    这还不算什么,只是一个开胃菜。

    《师说》第二段,其实也是在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认为跟随老师学习,才是走向圣贤的正道。

    从表面上看,这毫无问题。

    但是重点是《师说》的最后一段。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拉孔子的大旗扯虎皮,是高大全最爱干的事情。

    任何事情牵扯到了孔子,儒家的人就有理说不出。

    不过最让程颢膈应的,还是最后一句话。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八大博士以及太学其他老师听到这句话之后,都被气得身体发抖。

    但是太学生们听到这句话,一个个却都激动莫名。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仅此而已罢了。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高大全将老师从神坛上拉下来,从此和学生平起平坐。

    《师说》实际上并没有贬斥老师的地位,反而不断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这点即便是程颢也挑不出毛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