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刘錡的见闻 (第2/3页)
:“下官想问,今年腊月二十六的太学问政官家还会参加吗?今年已经有不少太学生来询问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刑部尚书马伸一向看他不怎么顺眼,于是道:“这话你刚才怎么不问辽阳郡王?我们这些人都在东京谁能知道官家的行程。”
都省副宰相刘汲也正色道:“不错,陈祭酒,老夫知道你也是为了公事,但是天子贵重,万事不及。若是强行赶路伤了御体,我等留守臣子是万死莫赎其罪的。”
要是单独对上马伸这个老古板,陈康伯真不一定怕他,反正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刘相公一向是做实事的,且为南阳一派领袖,说的又在理,他也只好乖乖起身告罪。
既然官家要回来了,一切都得重新安排,这是大家的共识。虽然赵官家从巡视东南开始,已经连续数年未曾归京,政事多托付于两府六部五监组成的这个秘阁。
甚至更进一步,大概是因为军事需要难以分心,所以赵官家即便是在东京,也很少在特定问题外干涉官僚系统。
但是根据这个儒家思想浓厚的封建时代规则,赵官家理所应当的分走了这十年里最大的胜利果实,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之主,时代锚点一般的人物。所以,正如当初林景默对张浚分析的那样,东京朝廷,在那位官家面前,从内到外,从本质到表皮,毫无反抗能力,真就是‘朕给你的你才能拿’。
要不前段时间这么多人大冷天的抢着去燕京御前图什么,图那里的冰雪,图那里的破败?
现在迁都已经成为定局,但是营建新都并不是一件小事,所有人包括两位相公在内都想给官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别忘了自从胡寅去了燕京之后,工部尚书这一个位置还空着呢?谁还心里没个想要提拔的人?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极为迅速地定下一些事,三三两两散去商议了。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万众瞩目的赵官家御驾却在深州一个镇子上耽误了一整天,险些误了过年,直到大年二十九才险险回到京城。
众相公大怒,杨沂中又再一次迎来了他的请斩潮,连一向风评很好的德顺郡王、安德军节度使刘錡因为倒霉正好在深州公务去见驾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被参。
连他好不容易翻身的兄长刘锡都在家里的小宴会上问他,“老二,这官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