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天启的方阵 (第2/3页)
二十名火枪手组成,作为备营,也就是预备队。
方阵的两翼还架设有各式火炮,以作为远程火力的补充。
火炮阵地后方则是骑兵。
开战时,先用火炮射击敌军,待敌军冲近至火枪射程后,置于方阵前的火枪兵便按照三段击进行轮番射击,进一步杀伤敌人。
待敌人冲近后,火枪兵迅速一左一右退至主阵长枪兵的两翼,长枪兵准备接战,火枪兵则从侧翼攻击正面之敌的侧翼予以支援。
若敌放弃正面进攻,转而进攻侧翼的火枪兵,火枪兵则可退入主阵后方布阵,骑兵则上前截击。
若敌退却,火枪兵出阵追击,骑兵也可寻机从后掩杀。
这种布阵方式,自然不是天启自己头脑一热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后世已经证明的战法学习来的。
可能在具体的数量配制上有些不同,因为他不记得具体的数量是多少,而且东西方面临的军情不同,所以这可以通过日后的摸索中不断改进,但大体的思路是如此。
几人听完之后,皆是心头一震,本以为是万岁一时兴起,好大喜功,随便捣鼓出来的玩意儿,没想到确实有一定的兵法要领,这不是一窍不通的人能够想出来的。
可是,这样的布阵,火枪兵竟然占了步兵的六成,明显的过于依赖火枪兵的作用,长枪兵、甚至是骑兵好像都是处于辅助的地位。
这样一来,如果火枪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敌杀伤较小,这么点长枪兵,即便都像浑河之战中的白杆兵那般,恐怕也挡不住凶悍建虏的冲击啊。
一旦主阵长枪兵崩溃,孱弱的火枪兵简直如同待宰的羔羊。
所以,这样的布阵,看似条理清晰,但却有不小的弊端。
于是,李邦华毫不避讳的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周遇吉和黄得功也先后赞同。
天启虽然有些郁闷,但也不怪他们,因为与建虏交战以来,明军的火枪兵几乎没有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如果不是明军没办法像建虏那样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弓箭手,恐怕早就将鸟铳等火枪丢进了垃圾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