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 (第2/3页)



    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按兵不动,原因无非四点。一是扬州地方官吏出于各种原因,不愿与盐运司作对,而且往往也斗不过盐运司。

    二是朝中官员远离地方,说起盐事总有点空对空,只能隔靴搔痒。

    三是受过盐运司好处的人为数不少,无数孝敬撒出去也不是白费的,于是就不愿多事。

    四是盐运司首脑往往也是朝中最当权人物的亲信,增加了这种人情因素,又给整治盐运司增加了难度。

    困难虽然有,可是该办的事总是要办的,正义必须要战胜邪恶,所欠的只是一个契机。

    在另一个时空,这个契机是“两淮预提盐引案”,在本时空,契机变成了李佑的“一百零八条”。

    虽然这一百零八条都是很琐碎的细枝末节,为了不打草惊蛇,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业黑幕,但在有心人的推动下,需要他是契机话它就是契机。

    其实现任两淮盐运司运使丁大人此人口碑不错,在官场上风评极佳。

    虽然他出身高贵,位居势要,但却不骄狂高傲,待人有礼。招待南来北往的大小官员从来不遗余力尽善尽美,从不因对方得势失势、地位高低而冷热不均,有困难求到他门上的,都慷慨助之,实有古孟尝之风也。

    可是,丁运使的恩师张老首辅都已经病故了,他又已经在这个天下第一肥缺位置上坐了八年,该挪挪地方了…

    闲话不提,得知自己被任用为总理整饬盐法事,杨抚台大惊之下有所失态,喝问完李佑后,便无心在行宫久待。他拿着诏令上了八抬大轿,匆匆回署。

    月初杨抚台得知李佑那一百零八条时,便断定为李佑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意图在盐务上挑起事端并借机拉他下水。只是他不想就此顺水推舟,为李佑作嫁衣裳。

    幕僚徐树钦提醒他要高看李佑一眼时,杨大人就有了绝妙的想法。可以向朝廷推荐李佑仿效昔年巡盐御史差事,让李佑去整饬盐法!

    一旦大义在手,想必李佑凭借自己的本事和后台,在扬州城又是有权有势的,足以与盐运司相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