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舆论的冰山一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1章 舆论的冰山一角 (第2/3页)

巴金笑着问。

    江弦稍作思索,“我想要一本《家》,我小时候就读过这本书了。”

    巴老说:“好的,我回了上海给你寄。”

    告辞离开金鱼胡同以后,江弦直接去了《三岔巷劫案》的片场。

    电视剧拍的很快,毕竟一共就3集,全场105分钟,这会儿已经是在补拍最后的几个镜头。

    方舒慌慌张张的扒拉着李雪建的胳膊,“公安局到服装社查了电话线!”

    李雪建表情不易察觉的动了一下,很快镇定自若,皮笑肉不笑道:“慌什么,就凭那两根电话线,他能定你什么罪?”

    “好!”

    “过了!”

    片场哗啦啦响起一阵掌声。

    王扶林带头鼓掌,他非常满意,不光是对江弦的剧本,还有李雪建的表演。

    江弦给他推荐的这人选太好了!

    李雪建这年轻人演戏真是有天赋,演什么像什么,尤其是对人物细节的把握,那叫个精准。

    王扶林把他喊过来,指指江弦,“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编剧同志。”

    李雪健递过手,“编剧同志,您好。”

    “嗯,你好。”江弦和他握手,“抽烟么?”

    “抽一点。”

    李雪健腼腆的说。

    江弦知道他抽烟抽的特厉害,递一支给他,上下打量一眼。

    李雪健顶着个光秃秃的脑袋,演完“大姑娘”以后头发还没长出来,为了演出夏冬生这个角色的阴险,又给剃了。

    他能演好人,更能演坏人,演的还不少,冯敬尧、张作林,还有宋江,当时演完宋江他都不敢回山东老家了,因为有老乡跟他说:“你把英雄好汉都带沟里了,你敢回来,就揍死你。”

    江弦打量李雪健的同时,李雪健也在打量他,他也是文艺青年,对江弦的几部都喜欢的不行,这会儿终于是见着作家本人,跟见着偶像一样激动。

    “你把这个夏冬生演的挺活。”江弦微夸赞。

    李雪健精神一振,笑呵呵道:“我和夏冬生这个角色还挺合,我就是在冬天生的,爹妈当时给我起了个名字叫雪见,雪天的雪,见识的见。”

    好家伙。

    江弦心说这不巧了么,他小时候有个老婆也叫这名儿。

    他还怪不待见她,在剑冢直接选择让她跳炉铸剑,他和好妹妹龙葵没羞没臊、长相厮守。

    和李雪健寒暄几句,江弦还听他讲了个八卦。

    在北电读书的田壮壮是李雪健的表哥。

    和王扶林告辞,江弦接上朱琳走了,电视剧就差了几个夜戏的镜头,白天没她啥事了。

    “我们工资发下来了。”

    朱琳面带喜色和他分享:“剧组给北影厂付了144,北影厂扣了点儿,发我手里的奖励是100块8角钱。”

    “不错啊,一百多,全剧组是不是就你赚最多了?”

    “差不多,李幼斌同志和李雪健同志都只有六七十块。”

    “啧啧。”

    一个月的酬劳,也就是《三岔巷劫案》的全部片酬了。

    李雪健这么好用的一个月才六七十块,真是让小鲜肉们汗颜。

    不过李雪健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天会被人当众怼片酬高。

    小两口回了一趟中关村。

    朱琳说好久没回家了,想回去看看,顺便拎上江弦从日本买回来的礼物。

    这会儿再上门,江弦那心境都变化不少,拎着东西,跟朱琳掀开门帘儿进去。

    “爸、妈!”

    “回来了?”

    刘医生这会儿正急火油烟的炒菜,抬眼看见俩人,满脸喜色。

    “小江,听琳琳电话里说你去日本了?”

    “妈,我刚回来。”

    江弦微笑道。

    朱琳挽着他的胳膊,替他表功,“妈,江弦去日本访问一趟,回来特地给你们买了礼物。”

    “是么?”刘医生面露惊喜,她这个女婿好啊,去了趟日本还惦记着她们。

    “朱虹呢?”江弦问了一句。

    “洗头呢,一放学听说你俩回来,非要洗个头。”

    说话间,朱虹推开里间门,头发上面缠着毛巾,一脸腼腆的和他俩打个招呼。

    “姐夫,姐。”

    朱琳取出个帽子,笑道:“你还有预感呢?知道是帽子提前洗个头,拿着吧,是你姐夫送你的。”

    “谢谢姐夫!”朱虹开心不已。

    《追捕》走红以后,真由美的帽子在国内大火,不过这片子在日本没啥名气,江弦买的是个蛮高端的相同款式。

    “可别弄丢了。”朱琳叮嘱。

    刘医生收到江弦的礼物,也特开心,心里那叫个甜,她这女婿出手大方呐。

    不一会儿,朱教授也从学校回来了。

    收着江弦的鱼竿笑了一下,不过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

    “爸,你又怎么了?”朱琳这个闺女立马发现奇怪。

    问了半天,朱教授才吞吞吐吐说上午和人发了一通火。

    原来是朱教授听到些闲言碎语,几名讲师讨论江弦的《铜钱街》,认为作者们写的东西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李兰德就是江弦的理想,是在中宣泄现实的困顿。

    “写作能力好又怎么样,一个艺术工作者,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如何成为真正的大家?有愧于自己,有愧于家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