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五章 北虏投降,传国玉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五章 北虏投降,传国玉玺! (第2/3页)

人,贵在知足。

    如果张居正还想要更多,同僚一场,胡宗宪就只能劝说张居正尽早辞官归乡。

    果然,‘告老还乡’四字一出,张居正倏然一惊,所有的心神顿时集中了。

    斯人已逝,再多的叹息也不足为道,做好分内之事,完成心中抱负,才是他该做的。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人生短短数十载,将接下来的二十年交给朝廷,交给大明朝,等二十年后,再给师祖、恩师立碑撰文,让祖、师不白走这人间一趟,作为徒孙、弟子,最多也就做到这些了。

    “汝贞,多谢了!”张居正郑重地朝胡宗宪表达了感谢,然后拿过了一份从草原寄来的函文。

    是沈惟敬写的,请恩师,就是请张居正从中转圜,暂停大明朝和北虏之间的战争,为此,沈惟敬、俺答汗和北虏,愿意献上一份大礼。

    传国玉玺。

    礼物之名,瞬间进入张居正的视野中,张居正瞳孔疯狂收缩。

    “我去面圣。”张居正起身,便朝着玉熙宫而去。

    前后的反差,令胡宗宪微微一愣,随后感慨了句“权力是最好的心药”,就让人找高拱、李春芳回来。

    元辅恢复了,可却进宫了,政务的事,还要他们三个多帮衬帮衬。

    至于传国玉玺的事,胡宗宪也看到的,但识趣地当作没有看到,这几百年来,传国玉玺的消息时而出现,掀起不少风浪,但考证之下,皆为附会、仿造之赝品。

    俺答汗、沈惟敬的献礼,在胡宗宪看来,不过是为了让大明朝军队停止北征的计谋之一,不足为信。

    返回政务堂的高拱、李春芳同样这般认为,闻言一笑后,便投身于政务中。

    ……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

    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丞相李斯取和氏璧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

    这一玉玺,自此成了华夏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但是,大秦国祚短暂,虽经三世,然二世而亡,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

    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玉玺遂为汉家皇帝信物。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

    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

    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灵帝中平六年,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汉献帝时,奸相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

    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后袁术拘吴氏,夺玺。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但是,汉室气运终尽,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

    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传冉魏。

    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朝一统华夏,传国玺也收入隋宫。

    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隋亡。

    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玉玺遁入漠北突厥,传国玺第一次流失于华夏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