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五章 北虏投降,传国玉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五章 北虏投降,传国玉玺! (第3/3页)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该玉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终宋一朝,有两件事一直受人诟病,一是从未收复燕云十六州,二是宋朝皇帝始终未得传国玉玺,皆为‘白板天子’。

    元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转为元廷所获。

    元至正二十八年,太祖高皇帝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

    继而北伐,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

    国朝之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因此,传国玉玺也成了太祖高皇帝三大憾事之一。

    找到传国玉玺,不止代表华夏正统,更能了却死去两百年太祖高皇帝的遗憾,悯念先人,意义颇大。

    沈惟敬在书信中描绘出,所要送给他张居正的这份大礼,即传国玉玺模样。

    和氏璧玉身,金为角,一肩刻‘大魏受汉传玉玺’,一肩刻‘大晋受魏传玉玺’,右侧刻‘天命石氏’,与真正的传国玉玺模样无限相近,很有可能,就是元廷从中原带走的那方传国玉玺。

    玉熙宫。

    张居正恭声阐述了沈惟敬、俺答、鞑靼向他所献大礼。

    可是,朱厚熜坐在蒲团上,没有丝毫的反应,闭目养着神,呼吸平稳有序,好似睡着了一样。

    张居正跪拜在地上,大殿里,陷入诡异的寂静中。

    不知过了多久,朱厚熜拿起了罄杵,敲了下铜罄,磬声不清脆但也不沉闷,听得人不上不下的。

    知道了!

    这便是圣上给出的回答。

    张居正抬起头,嘴唇动了动,既已无事,只能选择告退。

    今儿轮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在玉熙宫当值,见张居正状态不对,亲自送出了玉熙宫,就在檐下,招呼小太监把抬舆抬过来。

    上抬舆的时候,张居正的脚步怎么也迈不开,望着吕芳,是犹豫了再犹豫,吕芳没有急,温和笑着陪着张居正在雪中站立。

    “吕公公。”

    “阁老。”

    张居正、吕芳彼此的称呼,让附近的小太监们头低了下去,腰肢也又弯了几分,默契地‘闭’了耳朵。

    不知怎的,所有的小太监心中警铃狂响,看到张居正、吕芳这起手的架势,就好像严嵩、吕芳似的。

    “我心中不少疑惑,但能请教的人,貌似只有吕公公了。”

    “当不得阁老的请教,我也就是比阁老年长了些,空活了些寿数,阁老有什么话,不妨明说。”

    “‘传国玉玺’,难道圣上不喜欢吗?”

    “传国玺,当然没人会不喜欢,可世间赝品这么多,阁老怎么会觉得,从草原来的玉玺就一定是真的呢?”

    “吕公公的意思是,圣上知道这颗传国玉玺是假的?”

    “阁老,有些事情,真也好,假也罢,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人故作聪明,揣摩上意,招来了圣上的不满,而这样的人醒悟之后,又想以讨圣上欢心的方式,想熄了圣怒,这固然是可行的,可其中的困难,却要这人去克服,阁老,您说对吗?”吕芳意有所指道。

    一件事物,传承两千年,真、假,早就没人能决定了。

    一把火把玉石给烧了,这不是笑话吗?

    宋朝皇帝真就那么德不配位,连传国玉玺的一点消息都没有?

    历朝历代,数宋朝鉴证传国玉玺赝品最多,猜一猜,那些技艺精湛的赝品传国玉玺是从哪流传出来的?

    又是谁去鉴伪的?

    沈惟敬为了缓兵之计,送到大明朝的传国玺,可以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

    就看谁为这玉玺去作保。

    圣上的怒火,会根据传国玉玺的真假,或盛或熄。

    张居正明白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