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一章 南人北迁,天佑嘉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一章 南人北迁,天佑嘉靖! (第2/3页)

四百、四千万人撒下去都承受的住。

    既然琉球人想“上岸”,那大明朝就给琉球人一个大大的地方撒欢。

    “圣上,塞上苦寒,琉球人恐怕不会愿意。”高拱懵然道。

    就这二百年来,草原是一年比一年冷,冻的那些生长在草原的人都受不了,打来孙在归明后,第一时间就是想往长城里面送人,就可见一斑。

    打来孙在给予内阁的公文中,曾建议朝廷以后可以将草原当作流放、发配囚徒之地。

    琉球人上岸,是想过上吃香的喝辣的生活的,不是为了“自我流放”。

    塞上的冷,和中原的冷,和海岛上的冷,是两码事,真要是让琉球人迁到草原,怕是能冻嗝屁。

    琉球人只要对人间还有留恋,就决然不会愿意迁徙到草原的。

    “这天儿,是越来越暖了,现在的大明朝,四季皆江南,朕看,塞上也会成为江南,以后的草原,会成为人人抢破头想去的地方。”朱厚熜从蒲团上站起身,陈述事实道。

    小冰河时期,尚未到结束的时候。

    但神通可改天数,人难改造,但改造天象,对他而言,易如反掌。

    恍惚间,内阁五位阁老似乎看到了神光,圣上这番话,竟有几分天地法旨的意味。

    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面面相觑。

    陈以勤若有所思,难道说,天又要暖了?

    天地有冷暖期,这是常识。

    但陈家书录记载更为详细,在几百年前,尤其是唐朝前中期,整个华夏温暖湿润,连个冷天都很难见到。

    唐高宗年间,都城长安曾先后有三年无冰无雪,唐玄宗和唐武宗时期,皇宫和南郊曾大量种植柑橘,并获得丰收。

    而柑橘是喜温作物。

    而且,在唐代一些诗人的诗词中,也多次提到天地炎热,如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王维的“长安客舍热如煮”,可以确定,当初的长安地区,夏季非常炎热。

    唐朝盛世,全在前中期,与天象隐隐对应,巧合多了,就不像巧合了。

    近千年前,天佑大唐,天佑贞观、天佑开元。

    陈以勤跪倒在地,叩首道:“天佑大明,天佑圣上,天佑嘉靖朝,圣上,有德啊!”

    这一句圣上有德。

    蕴含着陈家数百年传承的威力。“打”的张、高、胡、李四位阁老毫无还手之力。

    如果学识储备不够,可能都听不懂陈以勤是怎么对圣上歌功颂德的。

    作为当朝大学士,学识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脑筋一转,也就理解了“明君在位,苍天赐福”。

    张居正四人立刻扶着绣墩就跪了下去,颂圣道:“天佑华夏,天佑大明,天佑圣上,天佑嘉靖朝。”

    站在御座之侧的黄锦,学识较之阁老们浅薄了些,但当年也是内书堂表现优异的几人之一,后知后觉跪了下去。

    没有颂圣,在这里,没有他颂圣的资格。

    跪伏的身体,垂下的脑袋,满是对阁老陈以勤的惊叹。

    陈阁老以往表现大多无欲无求,除了百姓的事,在朝廷就讲究得过且过,所以,不巴结、不逢迎,成了外朝、内廷许多人的印象。

    可这次颂圣。

    让黄锦看到了陈阁老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了新的感悟,家族传承已久的人要真对他人歌功颂德起来,就没有别人的事了。

    书读的多,当真好处多多。

    只恨自己读书读的还是少。

    大殿众人心思各异,朱厚熜望了陈以勤好一会,这突然的颂圣,真是让他意外。

    而说了这么久的陈家传承,终于让朱厚熜有了好奇,道:“陈以勤。”

    “臣在。”

    “你读过多少书?”

    “回圣上,臣没有细算过。臣生来愚鲁,三岁方识千字,五岁始读唐诗,到了七岁,才勉强熟读四书五经,臣今徒活四十八,圣者文章、先贤典籍、今人经典,想来不过寥寥万卷。”陈以勤惭愧道。

    在听到陈以勤七岁熟读四书五经的时候,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还有几分不以为然。

    在一般人看来,陈以勤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