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一章 南人北迁,天佑嘉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一章 南人北迁,天佑嘉靖! (第3/3页)

,就是世间极少数天才的模样,但内阁几人,谁幼年还不是神童来着?

    尤其是张居正,自幼聪颖过人,幼时神童之名,声震江南。

    嘉靖十六年张居正就参加了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

    原因是他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成大器。

    要不然,张居正十二岁就成举人了。

    即便被故意阻扰了一回,张居正在第二次乡试,十五岁时,还是顺利通过成为了举人。

    陈以勤的天才,在张居正看来不值一提。

    但陈以勤接下来的话,让张居正四人越听越不对劲,七岁读完四书五经,四十八岁读完万卷书,合着四十年里,陈以勤读完了一万卷书。

    与嘉靖朝年载正好对应。

    一年读二百五十卷书,这对张居正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一心二用天赋之下,张居正可以读的更多。

    但张家,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家,家中没有一万卷书,更别说那些文章、典籍、经典了。

    不用想,以陈家的条件,这上万卷书有一部分都得是来自圣者、先贤、今人的真迹、手书。

    汗牛充栋,在别人那可能是夸张,但在陈家,可能是真的。

    朱厚熜似乎听出了阁老们的心声,询问道:“陈家之中,到底有多少卷书?”

    陈以勤陷入了沉默。

    这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猛然去算,一时回答不上来。

    “一万卷。”

    “两万卷。”

    “……”

    沉浸入计算的陈以勤,没有注意到自己把数字吐出了口,虽然声音很小,但寂静的大殿,还是能听清的。

    当书卷以万卷进行跳动的时候,所有的人神情变得非常复杂,羡慕的心,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仰望。

    当今文渊阁作为皇家藏书楼,其藏书数量和质量是极为可观。

    内阁有总记载,文渊阁藏书总计约有伍仟伍佰种,四万三千二百余册,近百万卷。

    这些藏书中不乏宋元以来的皇家旧藏,多有珍秘之本。

    “回圣上,约在二十万卷左右。”陈以勤给出了回答。

    陈家的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及历朝实录、宝训等档案。

    族中藏书数量丰富,且质量极高,陈家起家在宋朝,所以珍贵的宋版书居大半。

    二十万卷书。

    没有文渊阁的书多,可也有两成之多。

    “当初成祖文皇帝修的永乐大典?”

    “回圣上,有部分内容取自陈家书录。”陈以勤如实答道。

    陈家与历代先皇关系都不错,永乐帝靖难登基后,要修古今第一奇书,陈家给予了大力支持。

    全书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陈家贡献了抄、刻两千两百八十七卷,一百零九册。

    可以说,因为有了陈家,永乐大典这古今第一奇书的规模才这么大。

    这时,就连朱厚熜,这位大明朝皇帝陛下,都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陈以勤主动道:“圣上若是想修《嘉靖大典》,臣家愿尽绵薄之力。”

    根据陈以勤汇说的家中藏书和提供给《永乐大典》的书卷数,就知道陈家“犹有余力”。

    再掏出两千卷、百册书,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此话一出。

    朱厚熜还在思考。

    张居正、高拱、李春芳的神色就开始不太对了,一瞬间就回想起当年还在翰林院时修订、重录《永乐大典》时的崩溃。

    古今第一奇书,可不是说说而已,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无所不包。

    光一个《永乐大典》就逼疯了永乐及以降十代大明朝学士,再修《嘉靖大典》,今学士和以后的学士还活不活?

    在阁老们紧张的神情中,朱厚熜按耐住了修书的想法,摇摇头,道:“大典,就暂时不修了,陈以勤,你有时间对一对文渊阁的藏书,陈家有的,文渊阁没有的,就抄、刻一份,送到文渊阁中去。”

    “微臣遵命!”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