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8章 (第1/3页)
可惜的是,他们就是没有这样的勇气和风度。在关注这场抗议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感费解的一点就是,如此大胆地攻击和诽谤他人的人,却如此缺乏承认错误和弥补伤害的胆量。而在一个如此标榜“新闻自由”的国家,一个向来沉默的少数民族为了纠正偏见,让世人听到自己的声音,竟需要付出如此艰苦的努力和高昂的代价。
按照我所学过的西方新闻学的原则,在报道矛盾与冲突时,记者对有关各方的立场、观点都应有所反映,不能只报一方面的意见。而在NBC的副总裁发出那封传真件之前,我没有听说有哪个美国的主流英文媒介采访过抗议活动的组织者。科斯塔斯在奥运会期间发表了那么多诬蔑中国和中国运动员的评论,引起旅美华人和学子那么大的愤慨,可是NBC在收到潮水般的抗议信件之后,仍安排科斯塔斯在“今宵”节目中为自己狡辩了10分钟,却始终不曾让一个中国抗议者出镜。这连起码的客观公正都谈不上了。
NBC在奥运报道中的偏颇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美华人的愤怒抗议活动暴露出美国主流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一个致命弱点:他们太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价值和自豪感,那足不容轻侮的。他们经常急于将那些政治上、文化上、思想上和经济上与美国有差异的国家妖魔化,以显示自己的优越。且不说科斯塔斯等把体育与政治搅在一起是否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单是那种“你赢了,你就是吃了药;你输了,是因为你没吃药;你无论输赢都不如我”的态度,就很有种族主义的昧道。而毫无根裾地诋毁清清的白白的中国奥运选手,即使按照西方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基本信条,也是不道德的。最后输了理,还拒不认错,实在是霸道。用王强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对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敌视心理,以及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人的一个体现。”
在就要结束这一节的吋候,小梁又通过电子信箱给我发来两篇很有意思的东西。一篇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专门研究中国通俗文化的项目官员托马斯.皮克斯利8月27日在《华尔街日报》交互版上发表的文章,题为《中国民族主义者涌向网络》;另一篇是加州湾区一个名叫“学生”的中国学子在网络上散发的对皮氏文章的点评。在此,我仅摘译几段,与有兴趣的人共同欣赏。 皮文开头就说;
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很多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把美国看成他们的模式。很多美国人看到他们公开反对北京,呼唤民主,以为美国已经找到了终生的朋友。如今,潮流变了。
“学生”针对“朋友”的含义点评说:
我珍重敢于和我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远胜于要看我的脸色只说我爱听的话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并不是非要他的朋友只能说“是”,决不说“不”。真正的友谊必须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如果美国人以为他们“终生的朋友”只能对他们说“是”,那我为他们的朋友感到遗憾,更为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