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25章 (第1/3页)

)被很多美国人当作研究中国的必读书。

      我也好奇地找了一本来看。但是勉强读了80几页,便读不下去了,因为我感到作者把现实的中国歪曲到了荒唐的地步。尽管他写的可能是事实,但是,在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记者笔下,事实也可以用来歪曲事实——只要你只写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的事实。

      比如,包德福写了他同一个女研究生的交往如何受到了监视乃至干预,由此来极力显示中国的不开放、不自由。可是,他却对这样一个事实讳莫如深:这个女研究生是“文革”后中国招收的第二批新闻专业研究生之一,她的指导老师也是美国人——这已是在新中国教新闻研究生的第三位美国人。这难道没有显示出中国的开放?包氏还对这样一个事实讳莫如深:即这位女研究生的美国老师及其他在中国教授新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美国老师,在中国的教学除了技术设备差一些外,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我们的两位美国教授都一再说过,他们在中国的教学内容,同在美国没有任何区别。这难道没有显示出中国的自由度?

      在包的笔下,和这位美国记者交往的中国人,似乎都是对他有所图谋的宵小之辈。有的请他吃过几次饭,便要求他在友谊商店买些不要油票的食用油——当时中国许多主副食还要靠票证供应,食用油属紧缺物资,油票是挺金贵的。包氏对在这些中国家庭做客的描述,简直让人感到他是在做地下工作,而且颇具冒险性——偸偷摸摸地,沿着漆黑的楼梯往上爬,稍不小心就会跌倒……然而,我却为那些同他交往的中国人感到不值。他们可能有的重物质胜于精神上的朋友关系,但是他们更有可能真是把包德福当成朋友,才敢于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没想到这位“美国朋友”先是对他们屈尊俯就,以后就在自己的著作中对他们加以嘲弄,使他们成为他丑化中国的谈资。他根本不会向他的美国读者说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敢于邀请一个“大鼻子”老外来自己家做客,在仅仅结束才几年的“文化革命”时代还是不可思议的,这件事本身就反映了中国的进步。北京住房条件的确不好,“文革”中又欠账过多,黑漆漆的楼道大概确实委屈了包德福先生。但是,我认为,心地光明的人,真心想同中国人交朋友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下,一定会使读者看到的不只是黑暗。

      更让我无法看下去的是,包氏还将现实的中国与“文革” 时的中国混为一谈,使读者把很多过去发生、已有改变的事误以为是仍在发生的事,对中国的变化则毫不知情。这是一种有意的误导。

      在美国进修时,一位中国同学耐着性子读完了这本书,写了一篇书评。她尖锐地批评包德福专门在中国捜寻垃圾的作法如同“苍蝇遂臭”。她写道,如果我们报道美国,专门写纽约42街妓女频繁出没的红灯区,能说是代表了美国的现实吗?据说,这位同学将她的书评寄给了《纽约时报》,但却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那之后不久,我在阿伦森教授家做客时,有幸读到《赴华使命》的书稿。从书稿中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