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3页)
代化,离不开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和侵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和帝国主义扩张,就没有西方的现代化;没有两次世界大战中所发的巨大的军火财,以及利用战后几十年两极对立而获得的空前的利益,也就没有美国今天的强大。
对于广大的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美国和西方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加以控制,在文化和知识上也需要了解、研究,以利于控制。美国和西方一方面按自己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模式来设计、改造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另一方面又创建了人类学和东方学来对这些非西方社会进行研究。
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的原始社会和部落。但这些原始社会和部落并非远古时代的文明,而是指缺少有古老文字的文化和宗教传统的殖民地,如广大的非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等。人类学家都是来自现代文明社会的白人,他们居高临下,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当成未进化的、蒙眛和野蛮的原始部落来考察。
而东方学却以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世界这些古老的文明为对象。西方所谓的汉学(Sinology),主要是研究古代中国,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是东方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东方学的视点和出发点都是欧洲中心论的。虽然也对悠久的东方文明有所钦佩,但其前提是这些东方文明都已衰落颓败了,无法与西方基督教文明相提并论。显而易见,这种观念是充满着白人至上的文化优越感和种族优越感的。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哈佛历史学家雷文森,就把中国古代文明称为“博物馆的文明”。雷文森认为,儒家传统妨碍中国的现代化。这种观点最早来自德国的韦伯,这位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把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相比,结论是儒家文化显然不利于现代化。
80年代以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教授、阿拉伯裔学者爱德华.萨伊德(Edward Said)对美国和西方的东方学所蕴含的“东方主义”作了猛烈的批判。他主要是批判“东方主 义”的欧洲中心论及其对数百年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的历史的歪曲。萨伊德还提出了一个更触目惊心的事实:殖民地国家和东方国家在叙述自己历史和清理自己文化的时候,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的时候,不得不使用西方的话语和西方的知识系统,这样,就在文化和知识层面,不自觉地重复着殖民化的过程。
萨伊德在30年代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已被中国人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也就是所谓“体用”之争、全盘西化之争等等。中国要现代化,该走什么道路?是否只有按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这些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五四”以来,中国知轵分子一直在争论这些问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
美国学者对这些问题也有兴趣。像费正清、雷文森和史华慈等,提出了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冲击,与中国面对西方冲击的反应的问题。但他们对这些问题主要是学术上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