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2/3页)
子游戏,舞池边有一些座位,但跳舞的人比座位要多。当音乐停止时,有人就找不到座位。我们可能不知道哪些人找不到座位,但我们很有把握地肯定,有些人既没有座位还要不情愿地停止舞蹈。与此类似,如果就业岗位少于寻找工作的人数,他们中就会有些人找不到工作。真实情况有可能是,失业者中越是勇猛的人,越有可能成为找到工作的幸运儿。一般来说,找到工作的人通常已经尝试过更多选择,并且更加愿意接受先前他们未曾考虑过的条件。不过这并不会使非自愿失业的概念失效。非自愿失业包括了在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缺口。
这个失业理论非常简单,就是放在经济学入门课程里也可以轻松讲授。它现在也出现在更加完备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和一些“原理”读物中,但通常都躲在关于失业的章节的最后面。探究一下经济学家对于该理论的保留态度很有帮助——尤其是当我们对于这种保留态度的回答,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为什么该理论实际上提供了关于非自愿失业的最佳理论和实证描述。其实,就和理论本身一样简单,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可能的缺陷,所以它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才发展起来,而且我们也看到直到今天它才有限地流行开。
最简单的失业理论——企业愿意支付给工人能够吸引他们工作的最低数额——似乎和通常的感受有所矛盾。为什么?因为看起来它是一个古怪的念头,有哪个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人愿意付出比必要数额更多的钱?但在效率工资理论中,雇主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付出的,比工人只是把自己的劳力带到工作中所要求的要多。相反,如果创造一个理论,说股票市场和谷物市场上的买家不愿意为他们购买的东西少付钱,就完全没有意义。
效率工资理论还和经济学家们的理论直觉相抵触,因为它违反了解决理论问题的常用的概念框架。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提问题,先是对市场中的需求一方,然后对供给一方。按照这种方式,考虑劳动力购买问题时,人们首先会问:谁是可能的劳动力购买者?然后,在各种工资水平上,他们会购买多少劳动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决定了劳动力需求。在供给方面,传统的方法会问:谁是可能的劳动力出售者?以及在各个工资水平,他们愿意供应多少劳动?在供给等于需求的那个工资水平,传统意义的均衡就实现了。有些人会对工资过低感到失望,所以干脆不找工作。不过在标准的理论中,并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回事。像我们的朋友和他的房子一样,每个人都能售出劳动力:他们只需要在索要的价格,即工资上保持足够灵活就可以了。
不过这个理论并未描述出劳动力市场的真实情况。我们会看到,基础统计数据恰恰表明,雇主们确实愿意付给雇员高于必要水平的工资。所以效率工资理论就有完全的意义。
工资、价格和效率工资
货物是比劳动力简单得多的商品。工人们如果觉得工资太低就会不高兴,而货物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就不会这样(这也是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