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29章 (第1/3页)

在敌人后方占领区域内,建立抗日根据地,必须有下列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抗日的武装力量。第二,要有广大的群众抗日运动。第三,要有代表民众适合战时环境的抗日民众政府。第四,顶好,要有比较险要的地势,但是,在目前全国对日抗战清醒之下,在许多地势比较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建立抗日游击区域或抗日根据地”,[353]“根据东北的经验,在这抗日游击区域还未变成抗日根据地时,可以而且应该选择某个偏僻险要山内或大森林内,建立临时的游击队的密营(抗日山林队所叫的‘地窑’)。它的作用就在安置重伤的队员(轻伤的队员安置在居民家内),或作游击队的联络站,或作短时的游击队司令部”,[354]批评“在抗日根据地问题上,在东北也曾犯了某些错误。有的人曾经根本否认抗日根据地之作用,有的人却死守根据地,结果根本违背游击队战术的原则,使抗日游击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355]对于作为根据地建设基础的群众工作,杨松指出要坚持“既着重抗日,同时也要在不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条件下,去改善人民的生活,使民族革命与阶级斗争配合起来的原则”,同时“依照敌我统治力量大小不同的区域内,采取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356]在大城市工作中采取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基本方针。加强对伪军乃至日军的工作;关于反“讨伐”斗争,杨松深刻剖析了日伪“挑拨离间、以华制华、匪贼分离、匪民分离”[357]的总原则及保甲制度、归大屯、经济封锁、“守备队”与“讨伐队”互相配合等策略,指出东北抗联的应对措施是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通过武装斗争开辟新区,“与城市内中国商人联络,作私买卖”,[358]以朱毛“十六字诀”为指导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359]在政治、军事、经济3条战线上打破敌人“讨伐”。

      在上述具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杨松总结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6条根本经验:“第一,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第二,在游击队内必须正确解决武装和给养问题,必须有头等的政治工作、正确的干部政策,在敌军内有优良的政治工作。第三,游击运动必须与抗日群众运动配合起来,必须经常做抗日群众工作,经常去组织和武装群众。第四,必须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之领导。游击军事计划应与各地正规军之作战配合起来。第五,游击队本身,必要有机动的游击战术,并且必须有灵通的情报工作。第六,为着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着巩固和扩大抗日游击队伍,在队内必须建立共产党的组织”。[360]

      杨松的这两篇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井冈山道路与东北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东北抗联在斗争实践中学习和贯彻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这两篇文章是在中共中央党刊上最早发表的介绍抗联斗争特别是总结经验的文章,也是在毛泽东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