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1章 (第3/3页)

文,在多次辩论中战胜了许多名僧。他综合大乘佛教的义理,撰写了《会宗论》。玄奖在那烂陀寺不仅学得了佛教的至高经义,并得到了佛教界的普遍承认。

      使玄奖在天竺名声大振的,是揭若鞠周国戒日王在其首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瑙季)为他举办的盛况空前的佛教大会。在大会上,玄奖妙动莲花之舌,以崭新的说法,阐释佛经,剖析佛理,淦解佛义,引起了一场场的大轰动。听者欢声雷动,各国国王争相施舍珍宝,场面极为壮观。尤其他在辩论中绝无对手的压倒优势,更是让大乘、小乘二派均心悦诚服。大乘派敬称他为“摩诃耶那提婆”(意为“大乘天”),小乘派敬称他为“木叉提婆”(意为“解脱天”)。

      玄奖到天竺,是为了取经,是为了将佛教真义传回唐朝。在大会之后,他决计返国了,尽管各国国王一留再留,他还是坚决地走了。戒日王等国王派兵护送,并命沿途各国接连护送,直将他护送到唐朝的边境。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类到达长安。与出国时冷清甚至违禁成鲜明对照的是,他返回长安时,受到了万人空巷的欢迎,民众自发的欢迎,政府组织的欢迎,唐太宗亲自接见的欢迎,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欢迎高潮。唐太宗推老子李耳为始祖,尊奉道教为最高宗教。本对佛教持保留的态度。他以高规格的礼仪对持返国的玄类,并非出于对佛教的热忱,而是出于对玄类以九死一生的精神求索的致敬。经过长时间的交谈,唐太宗认识到玄类有高度的政治才能,前后两次殷切地要求他还俗,辅助他处理国政,然被玄奖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唐太宗非但没有见怪,反而被其所感动。表示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取经成功的玄奖,带回了大量的佛像和经卷。其经卷分别有: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论十五部,正量部经、律、论十五部,化地部经、律、论二十二部,饮光部经、律、论十七部,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因明论三十六部,声明论十三部。

      玄类本要求去篙山少林寺译经,但被唐太宗安置在长安城中条件更加优越的弘福寺,并由宰相房玄龄亲自关照其所需事务。在君主、宰相、王公等支持下,玄奖译经之事开展得极其顺利,五十多名学问高深的沙门被配备为他的助手,各种所需的人力、物力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根据天竺佛界的规矩,吸收前代的经验,考虑时代发展的特殊情况,玄类确立了译场的严密组织,以及相应的操作程序。在玄奖译成《瑜伽师地论勿后,唐太宗亲自为他作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作了(述圣记》。

      当李治为其亡母长孙皇后建造了大慈恩寺后,玄类迁入此寺继续他的译经事业,并主持寺务。唐高宗登基后,特救在寺内西院用砖砌造一座石塔,让玄奖储藏带回国的经本、佛像,以防火灾。玄奖亲自身背竹筐搬运砖石,在他的感召下,匠工们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将塔造得气势宏大,极为壮观,成为长安城中的一处胜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