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3/3页)
起萧墙,几个一起创业的副手和荣海闹起了分家。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人可以走,钱可以分,‘海星’的牌子得留下!”回头再看,荣海的确有理由庆幸:“萌芽状态能够发现问题,以后就可以抵御更大的风险。如果当时是几千万的规模,这么一折腾,恐怕就翻不了身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的海星,以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结合科研实力雄厚、人才储备丰富的院校背景而形成“双重优势”,在波涛汹涌、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进退有据,实在得益于“分家风波”,它在企业运作和市场规律认识上,给涉“市”之初的荣海上了深刻而且及时的一课。
◆张果喜:贫穷造就立业的志向
果喜集团总裁张果喜15岁时,为了生计,为了将来有生存能力,便早早开始了独立谋生,他当起了木匠,走街串巷,走南闯北,哪里有活干,就在哪里落脚。
他在一家木器厂干了一段时间,但那家木器厂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垮掉了,张果喜只能另打主意。
他回家同养父母商量,认为老是这么东干西干也不是办法,不如干脆自己来干,独自创办一个厂,这样说不定还有前途。
养父母一听,也认为是个好主意。他们相信张果喜有办厂能力。养父养母为支持他,把房子卖掉换来1400元,他和21位青年办起了木雕厂,他的号召口号是:“要吃饭的跟我来!”
从此,张果喜日夜奔忙,一边联系业务,一边派人到外地拜师学艺,回来后,再传授给大家。第二次他创办了一个家具厂。第三次是1979年,他在上海的家具厂逐渐发展了起来,名气越来越大,日本客商找到了张果喜,要与他签订制作50个佛龛的合同。张果喜果断地在合同书上签了字,把佛龛图样带回工厂。他告诉大家这次合同的重要性,要求打好这一炮。他们严格按照佛龛的图样和合同的要求,经过几十天的奋战,把佛龛送到了日本客商手中,日商对中国人办事的神速感到惊愕,看到小巧精美的佛龛赞叹不已,并希望继续合作。
从此,张果喜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罗忠福:实干是金,长盛不衰
一个人不把握机遇不能有大的作为,但一个人只靠机遇一样不会有大的成功,惟有实干者,才会有牢靠的立足根基。
在房地产方面取得成功,却又将眼光放到别的投资项目上,这不能不说是具有战略家气质的商人。
罗忠福在极短时间内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并经过了资本经营和扩张阶段,做到10多亿资产这一步,可以说,在商人生涯中到了辉煌时期,他已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上下灵活,左右逢源。
生意做到这种地步,可说是出神入化了,再做下去便可与战略家相比了。而这种时候,必须考虑建立一种生意上的战略规划。罗忠福很成功地走到了这一步,这便是确定一种长线与短线的战略投资方式。短线永远是暂时的,风险与利润是共存的,到后来,也总是风险大于收益;而长线则是长久的,利益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