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章 (第2/3页)

,御史参劾我贪婪。再争辩不休,今天还能有我李鸿章吗?”

      翁同龢语塞。

      旅顺港,三百名工人昼夜不息地抢修军舰。

      来远几近焚毁。望着被烧得触目惊心的舱面,想到竟能全身而退,众人无不大奇。

      虽然李鸿章竭力从各地工厂借调工人去旅顺应急,但日军在辽东半岛的节节推进很快便吓跑了所有人。

      11月下旬,随着旅顺沦陷,丁汝昌不得不率领尚未修好的舰队返回威海卫。

      威海湾水面开阔,湾口以刘公岛为屏障。岛上陆上炮台密布,隔海呼应,在南北两个水路进出口形成交叉火力。

      火炮方面,各炮台不但装备了280毫米巨炮,还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岸防武器——地阱炮。

      地阱炮安装在圆形的地坑工事中,巧妙利用发射时的后坐力将炮身下沉到防御墙下,方便炮兵安全地装弹。再通过类似弹簧的装置,将积蓄的动能转换为势能,重新推升火炮。

      可惜,一个将高智商都耗费在官场的国度,势必用不好高科技。

      威海在清朝很特殊,行政上归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管,而威海卫的军港则由北洋掌控。本来山东巡抚福润和李鸿章配合默契,但就在一个月前,光绪突然将福润和新任的安徽巡抚李秉衡对调。

      11月9日,李秉衡向朝廷奏报了海防部署,把威海作为重点。问题是威海在李鸿章的经营下已披坚执锐,这要让张黎版《辛亥革命》里的隆裕看了,估计又会说:“能不能说点子我不知道的?”

      其实,缺乏全局观的李秉衡因“灯下黑”忽略了一个足以致命的点:荣成湾。

      此湾在威海以东,是山东半岛伸进黄海的最东端,也是日军抢滩登陆的目标。

      早在9月28日李鸿章就致电李秉衡,希望他重视荣成湾一带的防务,甚至问到有没有派兵驻守。可李秉衡不但毫无回应,还在北洋舰队抵达威海时闭门不见丁汝昌。

      于是大家很想知道,李秉衡宅在府里莫非是在等幸福来敲门?

      显然不是。

      首先,一直声称军费不足的李秉衡居然先人后己地从藩库里拨出三十万两白银上交给户部,又在旅顺失守后第一时间写折子,要求诛杀淮系将领,并恶狠狠道:使人知不死于敌,必死于法。

      一天到晚喊打喊杀死来死去,确实继承了翁同龢的优良传统。

      结果,1895年1月20日,当三万日军在荣成湾登陆时,发现守军只有区区三百人。这还是淮军将领戴宗骞从单薄的巩军中挤出来的一营。

      事实上,日军早就赢得了情报战的先机。得益于海量间谍,中方的军事部署日方几乎同步更新。

      而从作战装备和人员素质上看,北洋海军与联合舰队或可一战;中国陆军则同日本陆军完全不属于一个时代。

      最纠结的还是戴宗骞。

      此人五十出头,剿捻起家,在淮军老将中暮气不重,一心想主动出击。

      问题是巩军大部分都在守炮台,机动兵力极少。戴宗骞认为死守要塞不足取,却忽略了炮兵不擅野战的事实,不顾李鸿章的一再反对,强令出兵,结果一触即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