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章 (第2/3页)

家鼐进献了《盛世危言》,光绪读后大为赞赏,立刻着人印刷两千本散发给省部级高官阅看。一时间,连各个书院的考试都常以《盛世危言》里的内容为题,影响既深且巨。

      由此可见,谈民主宪政,康有为大可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

      鉴于出发点不坏,真实的原因倒也能够理解:借助孔教的民间基础哗众取宠,扩大影响。

      这显然是从不骂人、因为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孙文所瞧不上的。

      1894年6月,这个广东香山人写就《上李傅相书》,跑到天津,找同乡郑观应代呈。

      郑观应转递给盛宣怀,在推荐信中写道:

      其说贴近现实,非狂士大言欺世者比。

      盛宣怀阅后,在信封上写下“孙医生事”和“陶斋(郑观应别号)”六个字便转了出去。

      结果可以想见,石沉大海。

      每天投书的多达几十上百,李鸿章岂能一一尽阅?对他而言这只是百分之一的闪失,对孙文来说却意味着百分之百的转变。

      11月24日,夏威夷首府檀香山。

      卑涉银行华人经理何宽的家中,二十多人一齐起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

      反清组织兴中会宣告成立,杨衢云任第一任会长。

      在袁世凯看来,热兵器时代,靠搞暴动是搞不垮政府的,能倒逼其改良就算不错了。至于康有为,鼓动人心而已。意见领袖从来只有两条出路:被体制招安或被粉丝埋葬。

      他要的是兵权。这是最难的,但也是最可靠的。

      因为,对付以阴鸷文化立国的清廷,只能用慢药杀之。

      还在前线办军需转运时,袁世凯便给负责后路转运的盛宣怀写了一封用心良苦的信,说我患痰喘病久矣,随溃军奔逃没有意义,道义上又难以请求退至后方,辜负相国(李鸿章)的提携。如果你能帮忙婉言请示,免去世凯的差事回后方,则不胜感激。现在战事颓唐,你要是筹到了款项,最好招募学徒、延聘教习,为将来改革军制做准备。如果认为我的话有道理,弟愿任监督,必将有以报答。

      袁世凯想卸职练兵,可盛宣怀哪有力量决策此事?话显然是说给李鸿章听的。

      结果被冷冷地拒绝了。

      西法练兵,德籍顾问汉纳根早就向李鸿章提过。后者属意的人选显然不会是背着自己找翁同龢请托的袁世凯,而是时任广西按察使的淮系官僚胡燏(欲)棻。

      胡素以谈洋务闻名于政界,曾托好友王修植代拟练兵条陈。

      翰林院编修出身的王修植文思敏捷,对西方军制颇有研究,当时正受李鸿章的委派办理北洋水师学堂。

      他以英国公使的练兵说帖为蓝本写了两稿,将润色好的二稿交给了胡。

      胡燏棻加了一些痛斥军队百弊丛生的套话便上交督办军务处,李鸿藻看后非常激动。

      冷静了片刻,他首先想到的问题便是经费。

      清廷财政最大的弊端在于没有一个统一而有效的中央财政体系。

      西方国家,税收先汇入中央,再根据预算拨到地方。大清国则无比混乱,税收虽由各省征得,却因种种临时性的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