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2/3页)
庆贺太后大寿特意制作了十二面镂花雕饰的精美铁屏风。
问题是中外馈献堆积如山,慈禧早已麻木,任何奇技淫巧都激不起她半点兴趣。为了引人注目,刚毅狂洒银子,买通太监,将屏风放在内宫太后的必经之处,果然引起了慈禧的注意,下命将之移置寝宫……
奕訢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促使刚毅刚猛起来。他串通李莲英在慈禧面前各种构陷,终于拱翻了翁同龢。
宦海冲浪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大幕。
两天后,署理礼部侍郎徐致靖保奏康有为、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为“通达时务之材”,光绪意欲召见,翁同龢再次虚与委蛇。
也是最后一次了。
6月15日,翁同龢的生日。
凌晨1点,窗外下起了绵绵细雨,“喜而不寐”的翁同龢索性起了个大早,向空叩头后入宫。
宦官传旨让翁勿入,而令和他一道前来的同事进见。
等了一个小时,同事出来告退,宦官宣读圣旨:翁同龢着即开缺回籍。
罪状有两条。
第一,近来办事多不允协;第二,喜怒见于辞色,渐露揽权情状。
一代书法大家翁同龢从此告别了政坛。
曾几何时,他因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闻名于世,以为能大展宏图,再造玄黄。现在想来,上天早就用一件事提醒了他:其实,你什么也做不了。
那是一次针对洋行的借款。户部一位下属悄悄告诉翁同龢,说经办此事的人吃了不小的回扣。
翁同龢勃然大怒,当即奏明光绪,要求严查分食回扣者,以肃朝纲。
谁知第二天入见时,光绪无奈地摇了摇头:“昨日之事不必追究了。”
这才知道,原来慈禧也收了回扣。
翁同龢愀然无语。
此番失势,他才真正体会到了官场对出局者的冷漠。无人替他说话,无人为之送行。转道天津时,终于收到一封语带宽慰的信和一张价值不菲的银票,竟是同他不算亲密的袁世凯在人情凉薄之际送来的温暖。
翁同龢老泪纵横。他退还了银票,留下了信。
历史在这一天转折。
洋务运动以来,晚清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既要重用李鸿章等干才,又要防止其坐大。
甲午之后,以北洋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宣告破灭,如何“再造中央”成为核心的国家议题。
让人充满了想象的一种可能是光绪树立权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亲政,而主导这一伟大使命的却是差强人意的翁同龢。
但无论如何,平稳掌舵的政治经验是年轻激进的康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翁去康来所造成的代际断裂使清廷这艘大船顿时惊涛骇浪起来。
与翁同龢开缺同时颁布的还有两条谕令:一、王文韶调北京补翁留下的军机大臣、总署大臣和户部尚书之缺,荣禄接替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二、今后新任二品以上大员必须往太后处谢恩。
可见,为了能自主经营,光绪跟慈禧签了霸王合同。
第二条不消说。而第一条,督办军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