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8章 (第3/3页)

后面。他们挥手致意,向送行的人群告别。

      火车一声长啸,缓缓启动。

      突然,但闻“轰”的一声巨响,火车被震得左摇又晃。随即,浓烟和烈焰从车厢中蹿出——一颗炸弹爆炸了。

      人群乱作一团,四处逃散。清兵匆忙赶来,登上车厢后发现除绍英伤势较重外,其余四人均无大碍。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暗杀。调查人员在车厢中部发现一具尸体,衣袋里的名片上写着“吴樾”二字。

      由于离炸弹最近,刺客胸腹俱裂,手足皆断,当场身亡。

      高言“手持三尺剑,割尽满人头”的吴樾可谓官逼民反的典型,生生被清政府从知识青年改造成了特攻队。

      走上不归路的吴樾很快找到了组织:光复会。

      这个组织口号响亮(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吸引了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等一批杰出人才,一些会员后来又加入了同盟会,但整体上看,讲求身体力行根本瞧不起演说家孙文。

      历史证明,光复会的确是一所催人成长的大学校,能把文质彬彬的蔡元培也塑造成精通暗杀的“恐怖分子”。

      他首先想到的是投毒。弄来一只猫,喂食自己调制的氰酸。望着四脚朝天的猫,蔡元培觉得氰酸这种液体毒药携带不便,打算将之改为固态。

      在改进中,又深感其实炸药更好,威力也大。于是,在女校特别注重讲授化学课,因为在他看来,女人实施暗杀比男子更为隐蔽。

      组织的洗脑让吴樾了解到排满之道有两条,暗杀与革命: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个人即可为,革命非群力而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对清廷作出的立宪姿态,吴樾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苟延残喘、粉饰太平罢了。

      临行前,他与同乡陈独秀密谋于芜湖的一座小楼之上,两人为争刺杀任务扭成一团。

      吴樾:“舍命拼死与艰难缔造,哪个更容易?”

      陈独秀:“自是前者易,后者难。”

      吴樾:“既如此,我为易,留难者以待君。”

      虽说悲壮,但毕竟暗杀未遂。若真能炸死两个,便可同徐锡麟比肩齐名了。

      吴樾之死,帮了袁世凯一个大忙。

      趁京师惶恐,慈禧惊惧,大头顺势而为,提出在中央设立巡警部,建设警察队伍,加强京畿治安。

      慈禧准奏。

      于是,以原兵部侍郎徐世昌为部长、赵秉钧为侍郎的巡警部正式对外办公。

      袁世凯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克格勃”。

      爆炸并没有动摇清廷尝试宪政的决心。

      山东布政使尚其亨和顺天府丞(北京行政二把手)李盛铎代替徐世昌与绍英,考察团分两路启程,历时八个月,走访十多国。

      却还是对宪政说不出个所以然。

      幸亏随员熊希龄早有预料,抵达日本时,暗中帮五大臣找好了考察报告的枪手——朝廷钦犯梁启超和新左派杨度。

      被王闿运视为衣钵传人的杨度少年得志、聪慧绝伦,首届经济特科名列第二,考完便不顾其师劝阻,东渡日本,潜心研究各国宪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