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前瞻性 (第2/3页)
就会挥霍光,微微一笑道: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小富即安的小农意思是不行的,那样会错失良机,当然不切实际的冒进危害也很大,希望其他地市能够因为前面的拉开和后面的压力,这样的两边挤压,化压力为动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对贝湖接下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益处的。”
两个人虽然是谈着经济事务,实际落脚点还是在政治上,陆政东也是在摸底,琢磨对方的到来可能对贝湖政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摸清祁玉民的一些观点,以便求同存异。加强合作。
祁玉民的态度称得上坦率,但并没有如同唐中凯等人想要的因为祁玉民能够到贝湖来他陆政东也是出了很大力气的就积极主动的和他靠拢。
祁玉民这样的态度在陆政东意料之中,处在祁玉民这个位置。其实是一个很有利的位置,回旋的余地远比省长要大。但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喝省长书记任何一方偏得太狠,而应该要超脱,这样无论是省委*书记还是省长都会礼遇三分,尤其是在一二把手之间关系不算太和谐的情况下,他这种超脱的地位就更为突出了,所以历来各级都相当重视这个第一副书记人选,比起其他常委来。这个副书垩记实际上就起着某种平衡石的作用。不允许出现独断专行的情况。
尤其是现在中*央开始全面推行了减副政策,基本上各级党委都只设两名副书记,其中一名为行政首长兼任,另一人则为专职副书记,到时候祁玉民的重要性就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党委一把手不在。专职副书记实际上也可以履行主持党委的职责,而并不一定要由行政首长来主持党委工作。
所以祁玉民这个位置就很关键,争取他的支持对于周书明或者他陆政东日后开展工作有相当大的益处。也正是这一点,祁玉民才会有这样的一种姿态,在书记和省长之间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然有一点也是出乎陆政东意料的。那就是祁玉民并没有太多隐晦的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和观点,或许这也是一种策略,祁玉民这一手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不过在陆政东看来这却是一高明之举,与其等后面发生分歧还不如先说断后不乱,让他期望值不要抱得太高,这对于以后两人相处会更顺畅一些。
在这一点上,祁玉民做得要比马新忠要好,据说周书明初到贝湖的时候马新忠是采取的紧跟策略,最后是既得罪了杨凌峰,而一旦从周书明那里收获的没有达到预期又心生怨念,结果是两边都没讨好。只能沦为一个见缝插针者,于组织于人于己都不好……
这样也不错。
高处不胜寒。越是身居高位,就越是能感受到自己肩头上的巨大责任。几千万老百姓的福祉怎么来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合理的发展和提升,怎么来让老百姓感受到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生活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在变得更美好更幸福,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谁拍拍脑袋用行政指令或者涂脂抹粉就能实现的。
作为担任省长已经两年多的陆政东而言,此时在心中更多的想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这个他可以和周书明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能以一种相当平和且理智的态度来看待,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安原发展,为了贝湖能够更高的发展让贝湖老百姓的生活真正得到切实的改善,就这么简单,走到这个位置上,他没有别的更多要求,怎样来更好更快的实现这一点,这就是他所要做的。
陆政东感觉到祁玉民至少在很多大的目标方向还是和自己一致的,这是自己和他携手合作的基础,或许在一些具体工作上有不一样的观点,在用人选材或者发展的侧重点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甚至祁玉民也有这样那样的私心杂念和毛病病缺点,但是只要大的方面没问题,陆政东逐渐觉得自己可以和对方在很多地方实现握手合作,他相信作为祁玉民也同样在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陆政东也提醒着有些事情不能超之过急,像这次的地市换届,还不能想着收获太多了,毕竟周书明才是一把手,而是要团结更多的人一起为了一个大目标一起努力,有了这个,贝湖的高速发展才更有保障,而有了这个,其他什么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差不多就在同时,另外一个地方周书明和兰超华也在谈论着,谈论的主角也是新任的副书记祁玉民。
“你怎么看祁玉民?”
周书明顺手把搁在沙发上的一件外套披在身上,最近一段时间贝湖是秋雨如注,原本是秋老虎的酷热仿佛一下进入了深秋初冬时节。
兰超华作为跟了周书明这么久的人,自然很清楚,周书明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祁玉民这个人属于什么风格,有些什么特点。而是更为祁玉民和陆政东之间的关系。
“玉民书记呀……”
兰超华见周书明难得的好心情,也不由故意拖长了声调,没有急于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