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前瞻性 (第3/3页)
周书明心情不错。兰超华心情也是相当不错,因为压在两人心头上的那一块巨石终于被搬开了去。一来是这一场及时雨让有些东西消弭于无形,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艾琳总部”拆借“的一部分资金还了一部分回来。
之所以会出现”拆借“的一部分资金还回来,是对方用这笔资金完成了一次大手笔,获利远比艾琳贝湖要高,艾琳贝湖对于对方来讲,不过是一道开胃小菜而已,对方也怕艾琳贝湖这边弄得连马脚都遮不住影响其他大事,造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所以将拆借的三分之一还了回来。虽然这还是不多,但足以让艾琳贝湖的第一期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周书明见兰超华欲言又止,以为兰超华有什么很不利的消息不由下意识的就抬起头,兰超华这才斟酌了一下说道:
“玉民书记应该讲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领导吧,有自己的思想不随大流,风格有些和志路书记相仿,不过在某种程度上,玉民书记看问题的角度会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周书明微微点点头,祁玉民这个人他也是通过一些渠道进行了一番了解。祁玉民在行事上虽然有自己的风格,带有一定的烙印,但在有些在政治观点上依然不太明朗。更多的时候感觉像是随大流,而祁玉民颇得高层欣赏也是不争的事实,周书明不相信一个在政治观点上庸庸碌碌缺乏新意的角色会这样得高层的认可,这只能说明自己对祁玉民了解不够。
“玉民书记和政东省长虽然有些渊源,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祁玉民在您面前表现出一副有一定距离感的姿态,恐怕在陆政东那里也是一样的,这或许可以叫做等距离外交,就像当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时候一些因为地缘等原因。一些有智慧的大国采取的策略是一样的,这样的姿态虽然不会得到双方最强有力的支持。可也保证了自己的独立性,甚至这种等距离中玉民书记更偏向您一点。
而且他这样的一种姿态说明他无意于成为第三极。毕竟想要成为第三极,如果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很难的,这说明玉民书记对自身未来的定位是高于常委的一重要力量,这很符合他将来的位置,毕竟到时候他是专职副书记、两个副书记之一……”
兰超华顿了一下道:
“而且政东省长现在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联合玉民书记来发起一场挑战,政东省长现在主要的心思就是如何把贝湖已经出现的良好势头更快的转化为成果,政东省长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必要画蛇添足……”
周书明的思索持续了几分钟,之后才有些玩味的道:
“超华,你可能忽略了一点,怎么说呢,陆政东是把中*央的心思揣摩得太透了,完全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就比如陆政东要搞的那个什么棚户区改造,不过也就是紧跟中*央要更多的惠及民生的精神,这若是在条件稍微好点的地方,我当然也会考虑,可是贝湖财政状况才刚刚有些起色,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要把这样的资金用在能够创造更多财政收入的事情上,这样有更多的财政收入,不是可以做更多的惠及民生的事情吗?……”
兰超华心中微微一叹,看来周书明对于陆政东的敌意依然是根深蒂固,兰超华对于陆政东关于棚户区改造的事情也是经过仔细的琢磨的,他并不认为陆政东关注这样惠及民生的问题就仅仅是只投入没产出,事实上在这方面陆政东能够做的很多,比如社保的普及覆盖更多的人群,医保的改革和农村医疗保障的探索,这都是惠及民生的大事情,但这些基本上是大投入,小回报,贝湖目前还力有不逮,而选择棚户区其实是两者兼顾。
从这可以看出来,陆政东看待问题更具前瞻性,并不完全是跟风,实际上也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而且陆政东是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看得很清楚,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更好的体现执政的优越性,执政观念上需要一些逐步做出一些调整,让老百姓感觉到党政部门在执政为民方面的与时俱进,那么首先就需要在思想和宣传上先行启动起来,
周书明这样的观点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没错,两者之间的矛盾往大的说就是发展秩序先后的问题,往小的说就是资源配置孰优先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周书明的一些观点的确和陆政东的想法有冲突,这样的冲突在新一届党代会的人事调整尘埃落定之前估计是不会出现的,毕竟现在数书明书记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能再贝湖还工作一段时间。
至于书明书记如果能够得偿所愿,恐怕这样的分歧依然会发生怎样来解决和平衡两人之间的冲突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得看到时候祁玉民这个专职书记的了。
让他庆幸的是还好地市调整的时间差不多是和省部级同步进行,这就避免了周、陆两人各自带着成见来,真要是两人又有成见,那他就是坐上组织部长的宝座也是坐在火山口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