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3/3页)
件事情就是1979年陇西县委在全县公开试办包产到户
红崖湾一年来的实践,使我对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有了进一步坚定而清晰的思路,对人民公社制度的改革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我觉着现在是到了该把红崖湾的实践一步一步地推向全县的时候了。
1979年2月,县委召开了县、公社、大队、小队四级干部会议,传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提出,再也不能搞脱离生产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要彻底进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决定在全县农村划分生产作业组的同时,在全县试办大包干。就全国而言,有些地方的大包干的做法是把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和主要农具分到生产作业组,把公粮、提留任务分到生产作业组的制度。由于大包干实行的是“缴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小组自己的”,与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生产分配相比,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表示热烈欢迎。而陇西县的大包干一步到位,就是包产到户。包产到户就是把土地、生产资料从小组再分到户,任务也分到户。包产到户免去了那些完成了定产要交产、再由生产队统一分配的做法,符合农民对管理体制责任越明确越好、利益越直接越好、方法越简便越好的要求,受到农民的普遍热烈欢迎。
陇西在全县31个生产队中试办以包产到户为内容的大包干。这次试办,是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领导公开进行的,不是群众自发搞的,也不是秘密搞的。一年下来后,这31个生产队普遍都是一片丰收景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情:有天下午,我独自外出到城关公社北街出了城的一个试办大包干的生产队去看,走到一块地边,遇上一个中年女人蹲在地坎上纳鞋底。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队长派她看鸟哩,堵着不让鸟吃庄稼。我说:“哎,为什么你地坎这边的庄稼长得好,而那边的长得不好?”这一问一下惹躁了那位妇女,她开口就说:“哎,你还不知道,那县委的人心瞎(坏的意思——编著者注)得很,都是黑心。”我惊讶地问:“怎么瞎了?”她说:“人家叫那个队包,你看人家的庄稼长得多好。明知包了好,可人家不叫我们队包。”我说:“那真是瞎。”她说:“我们想学着人家包了,可人家公社、大队上上下下的干部把我们盯得紧得很,硬是不让我们包,活活逼着把你往死里饿哩么,那老百姓有什么办法?由人家干部定着哩,人家让你吃饱肚子你就吃饱肚子,人家不让你吃饱肚子你就吃不饱肚子。”一来一去谈论了一二十分钟后,我就回去了。在返回的路上,我想:哎呀,这位可敬的妇女她才找准了挨骂的对象,实在骂得舒服、骂得过瘾。当然她不认识我。她对作为一个县委书记的我教育太深刻了,群众实在太怕饿肚子了,多么急切地想改变现在的制度。从这个妇女的骂声中,我听到了陇西县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呼声,听出我们的行动太慢了,落在了群众要求的后面。我们干工作什么时候能做得让老百姓不骂就好了,执行的政策不再让老百姓骂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