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2/3页)
,收成特别好,麦子长得比人还高。高咀生产队第一次丰收了。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1663斤,比1976年的19041斤净增了22622斤。整整吃了18年回销粮的高咀生产队第一次吃饱了肚子,也给国家交了公购粮。1980年,部分生产队开始试行包产到户责任制,1981年底,陇西县基本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高咀社开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先河。
富有经商理念的韦士贤老人,在1982年到1993年的10年里,靠经营日杂百货、汽车运输发了家。而今,韦老在文峰镇三台村桥头市场购买了一块地皮,盖起了200多个平方的小洋楼。子承父业,长子韦长雄办起了汽车修理厂,孙子韦彦宏、韦彦林各买了一辆8吨的康明斯,跑起了长途运输。韦老带领家人响应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是高咀社第一位出来创业的领头人,给高咀社的社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今,全社19户人中就有8户做药材、木材生意,年收入超过3万元;有在政府机关和单位工作的人员2位,其中一位是教师、一位是某机关领导干部;有3个娃娃考上了大学。
在过好了日子的同时,韦老时刻不忘党给予的幸福生活。韦老有着一颗高尚的心,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他亲自把100元的捐款交到了文峰镇政府。
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文峰镇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200多户、户均230平方米,位于文峰镇尉家店村的新农村。高咀19户社员中的13户搬进了新农村。山里人说:“党给哈的温暖比咱社员填哈的热炕还好,以前住的是寒窑洞,吃的是糠皮野菜,穿的是打满补丁的烂衣裳,交通靠的是人背驴驮,现在咱吃的是清油细白面,穿的是新衣裳,住的是新瓦房,看的是新彩电,骑的是新摩托,用的是新手机,信息畅通了,经济观念转变了,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的人多了,日子不好过才怪哩!”。
(刘树武系陇西县文峰镇党委书记、副县级干部)
◆红崖湾的路程
杨学文
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手印,开中国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但三十年后的一天,有人发现陇西红崖湾生产队于1978年10月21日就已开始了土地承包到户,早于小岗村的土地承包。这一意外发现促使我们踏上了去红崖湾的路。
红崖湾位于陇西边远山区。出陇西城向南,初冬的风卷起碧岩镇的落叶和尘土。我们向红崖湾步行,不见机器的轰鸣,劳累后的耕牛在地头吃草,三三两两的农民在挖药,道地的党参、黄芪等药材码好了堆在路边。不远处的文峰镇,就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收购基地。陇西人正在努力打造“中国药都”。
初冬的天已冷,但进入犬吠鸡叫的村庄,却给人一丝丝温馨。路的周围是落叶的杏树、榆树,枝丫上挂满了金黄的玉米,灿烂的颜色一直拖在地上。政府推广的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