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第3/3页)
耶律休哥,再有数十万精兵悍将,不战而屈?滑天下之大稽。
况且,以萧绰的果敢坚毅,让她只因一时失势,便在和谈中放弃燕云这么一块战略要地,而将自己的国家置于大宋的矛尖下?这还是那个宁愿杀了杨浩而让自己终生痛苦,也不愿牺牲国民来成全她儿女之情的萧绰吗?除非她是慈禧太后。
再者,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髓,不在于不战,而在于不战为战。就好比叶问的那一句,贵在中和,不争之争。说白了,就是以非战争手段,达到和战争一样的目的。你可以发动经济战或者文化战,可是,对于现在的杨浩,可行吗?大辽四面楚歌,大宋未必就好到哪儿去,新君当立,举国不稳,不战而屈人?不可。
第三,或许这里会让人有些糊涂,是啊,既然大宋也乱着呢,为何不见好就收?赶紧和谈去稳固后方?反而在这儿制造杀孽?
那大家有没想过,诸葛武侯一世英名,岂看不出关云长失荆州后,蜀国实际上已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再加上南蛮内乱,益州豪强争权夺利,十户养一兵让民生疲惫,可他为何还要六出祁山?
虽说宋辽与三国有所差异,可杨浩此时的做法还是有些与武侯类似的,就是此时开战,特别是夺下燕云十六州,反而更利于他的统治。
首先是转移内部矛盾,如果杨浩不打下燕云十六州,那他肯定要承担来自内部的责难。在古代,人们对家天下,国君正统的概念是看的很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伦纲常不容亵渎,而不是说他干皇帝干的不好,我能让你们吃饱穿暖,我就是好皇帝。曹操如何?平定黄巾之乱(虽说不是首功但也有功劳),伐乱党,征乌丸,定乾坤,大家私下都承认,“设使国家勿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那还不乱套了。可是结果如何?照样有衣带诏,照样被骂曹贼,照样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古人讲究的是上达天听,下承天意,天人感应。皇帝作为天子,必须要顺正统,承天意,你才能成为上天之子,才能统治万民,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或许有人会讲,那既然如此,为何还会有人民起义,朝代更迭?
说到这里,大家不妨看看史书,基本上,每次朝代的更迭,都有所谓的“天意”在里头。比如刘邦就说自己母亲生自己的时候,天上来了一头小白龙,钻进了母亲的肚子,才有了自己。或者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再或者元末韩山童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不一而足。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是扯谈,但却是必须的。朝代灭亡的具体原因暂且不提,然而起事者却必须给天下人一个说法,一个交代,让大家知道,自己才是天命所归,否则将为叛逆。杨浩如果没有李氏义子的身份,他也不可能那么顺利的立足西夏,而他继承宋天子,也是有个依旧以赵氏宗庙不变为前提,否则就是自寻死路了,肯定会有人对他来个“清君侧”。
而此时,若是杨浩不出兵,纵使他是被禅让,照样会被一部分人骂成国贼,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朝中毫无根基,如何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