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章 (第2/3页)

是错误的: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

    「读解」

    陈代为孟子所出的是一个以屈求伸的主意。“枉尺而直寻”,先弯曲自己,哪怕显得只有一尺长,有朝一日实现抱负,伸展开来,就可以有八尺长了。

    陈代所说的,其实正是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做法。先顺着诸侯们的味口来,然后再慢慢实施自己的思想主张。说穿了,有一点机会主义的味道。所以,孟子坚决不同意,而以“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的方正刚直为行为主张。

    同时以齐景公时的猎场管理员和赵简子时的优秀驾驶员王良为范例,说明了君子在立身出处上不能茍且,不能搞机会主义的道理。最后指出,机会主义的路其实也是走不通的,因为,“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把自己弄得弯曲起来,扭曲了人格,怎么还可能去让别人正直呢?这就又回到他的前辈孔子的说法去了:“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自己不能够正直,怎么可能去让别人正直呢?

    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孟子的出发点是反对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孔、孟都很倡导通权达变的思想,但在立身处世的出处方面,却是非常认真而不可茍且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或许正是因为坚持这个原则而影响了他们的学说为当世所用,使他们在世的时候没有能够“大行其道”。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正因为他们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使他们的学说在身后流传下下去,历千年而不衰,使他们本身也成为圣人、亚圣人。

    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社会分工的愈益精细,职业的愈益分化,立身处世的“出处”问题似乎已不那么突出了。但面临择业,面临进退,面临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和所谓“双向选择”,是否还是有必要考虑考虑自己的“出处”问题呢?

    下一篇(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5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着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