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章 (第2/3页)

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贵戚之卿:指与君王同宗族的卿大夫。?正:诚。

    「译文」

    齐宣王问有关卿大夫的事。孟子说:“大王问的是哪一类的卿大夫呢?”

    齐宣王说:“卿大夫还有所不同吗?”

    孟子说:“不同。有王一室宗族的卿大夫,有异姓的卿大夫。”

    宣王说:“那我请问王室宗族的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宣王突然变了脸色。

    孟子说:“大王不要怪我这样说。您问我,我不敢不用老实话来回答。”

    宣王脸色正常了,然后又问非王族的异姓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辞职而去。”

    「读解」

    弘扬大臣的职责和权力而限制君主权力无限地膨胀,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主政治色彩。

    王室宗族的卿大夫因为与国君有亲缘关系,国君的祖先也就是他的祖先,所以既不能离去,又不能坐视政权覆亡,当国君有重大错误又不听劝谏时,就可以另立新君。孟子在这里是弘扬宗族大臣的权力而限制君主个人的权力,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我们知道,这种另立新君,在实践上往往酿成的,就是宫廷内乱。

    所谓“祸起萧墙之内”,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旷日持久的战争。

    对异姓卿大夫来说,问题就要简单得多了,他们既没有王室宗族卿大夫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那么大的职责。所以,能劝谏就劝谏,不能劝谏就辞职而去,各走一方罢了。其实,这也是孔子“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的意思。

    总起来说,孔、孟都提倡臣有臣道,臣有臣的气节和人格,反对愚忠,反对一味顺从,这的确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一篇(人性向善,犹水就下)

    告子上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本书选14章。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原文」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 )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告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