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2/3页)
邻居都在鞋阵中捂鼻而行。这只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以邻为壑”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行为。
当然,你知道“以邻为壑”,人家也同样知道“以邻为壑”,结果是人人都成了“邻”,成了“壑”‘,到时候,也就没有一处干净,没有一处不受灾害了。
由此看来,“以邻为壑”的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所以,还是收起这种“仁人所恶”的“以邻为壑”手段,“以邻为友”,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好。
下一篇(君子不亮,恶乎执?)
君子不亮,恶乎执?
「原文」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注释」
?亮;同“谅”,诚信。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够有操守呢?”
「读解」
关于“信”的问题,孔子、孟子都有表面上看来自相矛盾的说法:孔子一方面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另一方面却又说:“言必信,行必果,孩在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一方面说:“君子不亮,恶乎执?”另一方面却又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
这种自相矛盾,正如我们已多次说过的那样,其实正是原则与变通二者的对立统一。在孔子、孟子看来,一方面,“信”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小节小信。所以,应该以“义”来进行调节变通,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惟义所在。”其实,二者的辩证统一,孔子在《论语。卫灵公》里也已经说到过,这就是“君子贞而不谅。”贞是大信,谅是小信(与孟子本章的“亮”(谅)泛指一般的信不一样)。一句话,要大信,不要小信;要在原则问题上讲信用,不要拘泥固守于小节上的一成不变。
这就是孔子、孟子关于“信”的辩证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以免引起思想认识上的迷惑不解乃至于混乱。
下一篇(好善足以治天下)
好善足以治天下「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于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平?夫茍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茍不好善,则人将曰:也也(6 ),予既(5 )已知之矣。‘也也之声音颜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