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5章 (第2/3页)

了自己,难道不能避免别人已犯的错误吗?不喜欢瑞士的德国人可以回

    到德国,受排挤的魁北克英语人也可以卷了细软一走了之,大不了到邻省换个工作

    罢了。可是,你要台湾的外省第二代去哪里呢?

    比较聪明的可能是瑞士人。他们把自己的“土话”提升到“国语”的地位。任

    何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大声说“妈妈讲的话”,讲得理直气壮,口沫横飞.满足了

    每个民族和部落都需要的自尊感。用在有德国人的场合,更可以发挥同仇敌忾的同

    胞爱,抵御强势的中原文化。可是,瑞士方言毕竟是少数人的语言。不出五百万吧;

    讲标准德语的,在世界上却将近一亿人。一个文化要成长茁壮,光凭自尊感和同胞

    爱显然不够。讲“妈妈的话”的瑞士人,眼睛读的、手写的,却是那傲慢的、令人

    讨厌的、强势中原文化的语言:标准德语。

    奇怪吗?一点儿也不。就说作家吧!一个瑞士作家若以他“妈妈的话”写一本

    书,只有五百万人看得懂,若以标准德文书写,可能的读者却超过二十倍。很现实

    的:如果瑞士最知名的两位作家,弗瑞叙和杜仁马特,不是以标准德语写作,他们

    是否会享有如此高的文坛地位,就很难说了。另一方面,也由于瑞士人不将自己从

    广大的标准德语圈中划出来,他们对德语文化的吸收和反馈毫无间隔,从大德语文

    化圈所汲取的养分使地小人寡的瑞士在文化上却壮硕丰满。

    如果有人说,谁在乎市场?我就是要为那少数又少数的人而写,因为只有他们

    懂得我最深处的伤痛。谁在乎那广大的、世界性的北京话的读者?

    有这种强烈乡土情怀的作家其实也不少。非洲就有些人根本无视于所谓广大世

    界的存在,只用他部落的语言写给他村子里的老媪看。谁能批评这份乡土情怀呢?

    我只有尊敬。如果有一天,华语文学的洪流中竟然独特地发展出一支闽南语文学来,

    响着不同的音调,那岂不是件令人惊喜万分的事情。被压抑已久的方言文化蓬勃地

    站起来,是社会健康的迹象。

    除非,这个文化的蓬勃是以另一个文化的压缩为代价。

    我听说,台湾的外省人口已降到百分之十三(不一向说是百分之二十吗?);

    外省人外流的比例相当高。我听说,外省第二代的出版业者,逐渐地将经营中心移

    往大陆。我听说,外省第二代的企业家考虑转移重心……如果是真的,台湾岂不正

    步上魁北克的后尘?可是魁北克并没有台湾那样的生存危机呀!

    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吧!语言文化(说明白了,就是省籍差别)成为意识形态的

    斗争工具,是四十年来政策偏差的恶果。受过压迫的人不容易冷静、客观而公平地

    对待从前的压迫者。但等这被压迫的人得回了他应有的尊严和权力之后,他就有可

    能推己及人、雍容大度起来。为方言文化抗争的人或许就能理解:谁也没有权利要

    外省第二代去承担历史的责任。受过迫害的人或许就能同意:历史的组成,并不只

    有单纯的“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两个阶级;没有人是纯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