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收铸币权议监生历事 (第2/3页)
之后,再向陛下禀报此事的,那里知道,有人提出来提前赈灾的事,臣也是措手不及啊!”徐光启一脸的委屈。
“啊!这件事不是徐师傅请的托干的?”杨改革矢口说道,杨改革一直就以为这件事,是徐光启请的托做的,这下,杨改革就纳闷了,这是谁这样缺德,没事乱捅篓子啊!
徐光启很羞愧,道:“启禀陛下,臣根本没打算现在说这件事!臣原本是打算等陛下的铸币一事收回之后,再和陛下说这移民赈灾的事,因为臣发现,用二十两银子和用二十个银币,能节约不少钱,所以,臣觉得,还是等陛下的铸币一事搞定之后再和陛下商议此事,那里知道……”徐光启相当的委屈,这真的是被人搅局了,这原本,徐光启想的是等皇帝的铸币一事搞定,然后直接使用皇帝的银币作为移民安置的费用,如此,光是那二十两银子的安置费,就可以节省不少出来。
杨改革一听,有道理,没错,这件事,确实要安排在铸币之后,确实可以省不少钱,那么,今天是谁在朝堂上提这件事的?巧合?
孙承宗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怕是一个巧合罢了,怕是有人接到各地的奏报,觉得事情紧急,也是好心吧,不是诚心坏陛下的事的。”
杨改革想了想,觉得这件事也许真的是巧合。
徐光启今天虽然在朝堂上语惊四座,为朝廷创造出了崇祯朝第一肥差,但是,心中也是极为不爽快的,有无数的冤屈要吐,道:“……陛下,赈灾放在铸银币之后,把银子都铸成银币,可以节约一成成本,臣原本打算花一千万,如果都使用银币,则只需要九百万,所以,臣以为,这铸币一事,要加紧……”
徐光启一肚子的委屈,通过这个说法吐了出来,这明显的铸币权优先于赈灾,因为这赈灾如果使用银币,这银币能节约一成的钱,自己是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再次从侧面重申了不是自己找的托在朝堂上提出提前赈灾这件事的,这件事,涉及到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不得不反复重申。
杨改革点点头,赈灾使用银币,确实,可以节约一成银子,这种好事,徐光启如论如何也不会放过的,那么,这朝堂上提前赈灾这事,是谁干的?搞得自己如此狼狈和郁闷?
孙承宗道:“启禀陛下,既然这提前赈灾一事已成定局,那么,臣觉得,还是先考虑如何提前赈灾之事吧。”孙承宗又出来打圆场了,这提前赈灾一事,把皇帝和徐光启两个人之间,搞得有点隔阂了,孙承宗决定打消这个隔阂,徐光启为人做事,孙承宗还是看得上眼的。
“嗯,确实,现在该是讨论该如何移民和赈灾的事了,这提前了,也正好,否则,再迟,朕怕这圣旨在路上行耽搁的时间太多,赶不上救灾,那就糟了。”杨改革也不再追究这件事了,这也许真的是个巧合罢了,现在需要讨论的关键,就是移民安置、赈灾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的实在是太多、太大,杨改革现在还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
“启禀陛下,不会赶不上的,陛下不是让臣提前准备了吗?臣已经托人,在江南花十数万两,预定了不少粮食,这个,只要陛下的一声令下,臣预定的这些粮食,就可以作为首批赈灾粮,运往陕西了。”徐光启说道。
“嗯,很好,这,朕就不担心了,朕害怕赶不上赈灾呢,现在有徐师傅,朕就安心多了。”杨改革贵人多忘事,把自己曾经让徐光启提前预备粮食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既然徐师傅已经预定,那么,就开运吧。”杨改革暗恨自己计算错了时间,把农历当公历过,现在五月中旬,圣旨快马加鞭到南方下命令,然后调集粮食运到陕西去,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粮食收获是在六月,一个半月的时间,勉强能赶上。杨改革那是焦急得不得了。恨不得江南的粮食立刻起运。
“……陛下,臣预定的粮食,只付给了一些定金,这,如果是提取粮食,怕这……”徐光启小心的说道。
杨改革哀叹,要钱啊!一文钱难倒英雄,没钱,即便是皇帝,也什么别想干,该吃腌菜的吃腌菜,该喝稀饭的喝稀饭。皇帝富有四海,理论上天下都是皇帝的,买粮食却需要钱,这个,不得不说,是谁这样不负责的忽悠皇帝的,这明显的道理都解释不通。
“需要多少钱?”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有的给了三成的定金,有的给的少,只有一成,这合计起来,怕需要数十万银子……”徐光启又小声的说道。
“那就给银子吧……”杨改革也没想什么,直接就说了,这买东西给钱,这个观念,早就深入了杨改革的心灵,杨改革不指望自己圣旨一下,天下就有无数的粮食自动送到陕西去,那不现实,皇帝没银子,发不出工资,发不出军饷,合该吊死在煤山。
“启禀陛下,如今这批,臣预定相约用的是银子,不过,这曰后,巨额的支付,怕还是得早曰把这银币造出来啊!否则,全部用银子或者银票支付,怕这花费得更多。”徐光启很担心,这何曰才能使用得上银币,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