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章 (第2/3页)

东和萧三,从1918年冬季,第一次领略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当寒风吹来,鹅毛似的雪片撒满大地时,他们都激动得忘却了寒冷,像孩童似的在雪地上打滚。为了充分领略迷人的自然美景,在长城脚下,昆明湖畔和长安大道上,都留下了他们洁白的足迹。毛泽东和萧三由漫天大雪,想到了浩瀚的大海,并为没有见过大海而感遗憾。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两人于冬春之交,由北京乘火车到天津大沽口去看大海。但到海滨,他们就失望了:哪里有万顷波涛,连水都没有!只见前面白茫茫的一片,原来是一个冰的世界。于是他们在冰上走。徜徉在冰上,寻找传说的“蓬莱仙岛”,结果什么也没有。这件事他们都记忆很深。直到1939年,这两位老朋友重逢时,还回忆起这次愉快的旅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此时已回到湖南,创办了有名的《湘江评论》。在京学习的萧三也不时地把文章寄回来,以“子暲”的笔名在《湘江评论》上发表。1920年5月,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准备启程了,他们相继来到上海,准备从这里坐海轮去法国。这时,恰巧毛泽东也因湘事由京抵沪。5月8日,新民学会同仁12人在上海半淤园聚会,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友。这次会议,名义上是欢送赴法会友,实际上是一次讨论新民学会会务的会议。而且会议时间很长,“天晚,继之以灯。但各人还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完。中午在雨中拍照。近览淞江半水,绿草碧波,望之不尽。”(《新民学会会务报告》)毛泽东代表新民学会,致了热情洋溢的欢送词。他勉励赴法会友们要努力钻研学问,好好学习别国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技术,回国后更好地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服务。5月9日,雨过天晴,风和日暖,毛泽东送蔡和森,萧三等同学启程,同行的还有湖北、四川籍的同学,约100多人,他们从黄浦江岸乘小火轮到吴淞口码头,再登上法国阿尔芒勃西号邮轮。毛泽东与好友们握手挥中,依依告别。

      1920年7月5日,萧三等人抵达法国巴黎。他们当即召开了新民学会会员会,并致信毛泽东,报告了详细情况,毛泽东接信后热情地回信说:“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字不赞成。”从此,新民学会会员就分为国内、国外两条战线工作,互相配合,互相激励。

      为毛泽东立传

      1939年5月,萧三从苏联回到革命圣地延安。他见到了阔别19年的老战友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的毛泽东,此时正运筹帷幄。指挥着中国的抗日战争。老友相见,分外高兴,毛泽东和萧三竟夜长谈,他们谈新民学会,谈牺牲了的战友,更谈诗、谈文章。萧三成了毛泽东家里的坐上宾。萧三在苏联时,为了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他曾撰写了《毛泽东传略》,如今来到了毛泽东身边,条件更便利了。于是又萌发了写毛泽东传的念头。1939年5月5日上午,毛泽东派人来“鲁艺”告诉萧三说,下午稍晚些时来访,请他稍候。傍晚毛泽东果然如约来访,这次他们谈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