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章 (第3/3页)

最早期的白话小说,写的人物又都是土匪强盗,宣扬“善杀人者即英雄”,鼓励造反,作者不敢署名,毫不奇怪。

      江浙人写不出山东话?

      还有一种观点更有趣。有人认为施、罗是江浙人,而《水浒传》中满是山东、河南方言,江浙人施、罗不可能写出山东腔,所以二人都不是作者。

      先来看看施、罗的生平。

      施耐庵或者罗贯中历史资料,少得简直如凤毛麟角,许多专家考证,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参加进来发掘,所得到的资料,有的模棱两可,有的被批驳者所否定。目前一般的说法是:施耐庵,名子安,号耐庵,原籍钱塘(浙江杭州)人或苏州人,后来迁居江苏兴化或淮安,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与刘基同榜中进士,并与刘基结识,曾在钱塘当官两年,后来退出官场,终生不再仕,立志著书。大约在1296—1370年间去世,著书的时间共有三十多年。终年七十五岁。著书的地点,传说是在江苏兴化的白驹场。有一种说法: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施耐庵为避战乱,迁来白驹场西定居,此地现名施家桥。

      张士诚是元末泰州白驹人,施耐庵后来定居白驹,与张士诚可以说是小同乡。许多有关施耐庵的文章都提到张士诚和朱元璋都想请施耐庵出仕,即便不是事实,至少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还有人说施耐庵曾经当过张士诚的军师,可惜张士诚目光短浅,不听施耐庵的良策,于是施耐庵离开了张士诚,张士诚也终于被朱元璋打败。张士诚的失败,施耐庵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自己也有一分责任,所以他在《水浒传》中特地把梁山军师智多星吴加亮改名为“吴(无)用”,意思就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帮助张士诚平定天下——是军师无用啊。

      白驹场现在有不少与施耐庵有关的遗迹,如施耐庵陵园,还有施耐庵在白驹镇写作《水浒传》的书斋。清咸丰五年(1855年),施耐庵的十四代孙施涔将此斋加以修建,改成了“施氏宗祠”,供有第十五世始祖施耐庵的牌位。

      据称当地施氏宗谱卷末有《施耐庵传》残页,为淮安人王道生作,其中提到施耐庵著有《江湖豪客传》,即《水浒》等多部著作,每一部著作完成都要仔细校对,其中得到弟子罗贯中的帮助最多。从文字看,作者王道生比施耐庵小七十来岁,比罗贯中小三十多岁,而且与罗贯中在福建见过面,所讲的事迹,应该可信。但是据《水浒》研究者及考古学家们的考证,此文仅见于清代的施氏族谱,不是明代的版本,也没有旁证,有伪造的嫌疑。

      后来又陆续发现各种有关施耐庵的资料,如清咸丰年间的《施氏族谱》、施家桥出土的《施让地券》《施氏家簿谱》等文物,民间也有各种传说。整合这些资料后,可以大致勾勒出施耐庵的生平: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名子安,又名肇端,字彦端,耐庵是他的又字或者别号。祖居扬州兴化,后来迁居海陵白驹,至顺间“乡贡进士”,流寓钱塘,曾入张士诚幕,张败后隐居白驹著书,后因躲避朱元璋的征召而去淮安,死后骨殖迁葬白驹施家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