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2/3页)
疑点五:赵光义即位后就更换年号,而一般皇帝要到第二年才更换;赵光义是守成皇帝,他所使用的太平兴国则是开国皇帝称号,这有违常礼;历代皇朝,开国者称祖、继位子孙为宗,太祖太宗为同胞兄弟,后人追谥,不将太宗称祖。以上这些都不合常规。
以上种种原因,让旁人不能不怀疑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至于为什么官方史书没有留下篡位的证据,是因为北宋一朝的皇帝,除赵匡胤外,余皆赵光义的嫡系子孙,所以官史不可能留下篡位的痕迹。
前文多处引用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成书于南宋孝宗时期,其内容之所以敢于对赵光义不利,是因为南宋的皇帝多数是赵匡胤的后人。该书作者李焘在编写这本书时,遵循“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只要有关史实,均加以采集,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此书在宋代曾被列为禁书,作者李焘险些被当时主管司法刑狱的提刑何熙志所害,而何熙志出自赵光义一脉。后来,多亏宋孝宗出面,称李焘记事真实可靠,而没有追究。宋孝宗之所以支持李焘,因为他是赵匡胤的后人。
另外,还有一些史料有赵光义篡位的记载,如辽国所写的《辽史》中就说太宗篡位。
总之,从太祖离奇死亡,到那夜的几个疑点,以及赵光义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都不能不让人猜测和推断,所谓“烛光斧影”之谜,就是赵光义精心策划毒死兄长赵匡胤的一桩谋杀案。
赵光义果真弑兄吗
尽管野史、传说中异口同声地说赵光义弑兄篡位,正史中似乎也隐隐透着古怪,但是仔细推断,赵光义弑兄篡位之说经不起推敲。最大的疑点就是,如果事实如野史所说,那么,野史家们都知道的事,赵匡胤的儿女们能不知道吗?有人说,赵匡胤的儿女们可能知道,但不敢说,因为怕祸及全家。可是,观察赵匡胤的子女,并非都是软弱之辈。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因为赵光义的一句话就负气自杀,可见其性格的刚烈。试想,如果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被谋杀的,怎么可能没有激烈的反抗或异常表示?
这样看来,“烛光斧影”可能纯属捏造。
历史上有许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而形成的悬案,就算事实证明那不是真相,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传言。“烛光斧影”之谜就属此类。就算有一天铁证如山,证明赵光义没有弑兄,这个故事还是会流传下去。
宋朝真不是很差的朝代
宋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宋朝在军事上的软弱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先说北宋,别说长驱漠北,直捣黄龙,朝廷连自己的安全都保不住,每年不断地给敌人送钱,还老是挨揍。有两个皇帝做了俘虏,还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事迹”都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南宋就更糟了,非但被外敌打得偏安一隅,还不思进取,“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除此之外,在这个朝代还发生了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冤案:冤杀岳飞。所以宋朝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积弱积贫”这顶帽子一直被扣在这个统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