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50章 (第1/3页)
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大哭)十数声而已”,以表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
滕子京谪守岳州三年,于庆历七年(1047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三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五十六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意思是说,滕子京讲义气,风流倜傥,我行我素,好施舍,去世后没留下多少财产。
如果上面的记载都是真实的,那么,也可能说明,滕子京表面上并不贪财,而是贪图名声。贪名往往就会贪财,虽然贪财往往是暗中操作,不太为人所知。
另有一件事或许可以证明藤子京贪图名利。
重修岳阳楼之后,滕子京又想在洞庭湖边筑一道堤,方便来往船只靠岸停留。这回他想请另一位大文豪欧阳修来做堤记,于是派人带着他的信和图纸向欧阳修约稿,欧阳修欣然应诺,写下了《偃虹堤记》一文。文中详细记载了这条堤的尺寸和形状,还说修这条堤用民力一万五千五百人,不超过原定的工程时限就修建完工。又说如今来往船只要到岳州都停靠在偃虹堤下,到城里办事既方便又安全。接下来的一大段话便是对滕子京的颂扬和推崇。此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载于《欧阳文忠公集》。
《偃虹堤记》虽没有《岳阳楼记》有名,但因为出自欧阳修之手,所以也广受关注并传为美谈。二十年后有一位叫王得臣的人,在宋英宗治平年间到岳州做官,因为读过欧阳修的那篇记文,所以一到岳州就去看有名的偃虹堤,却不料当地人告诉他,堤还没有施工,那位滕大人就调走了。原来所谓的“偃虹堤”不过是停留在计划中,建筑在图纸上的蓝图。王得臣将他的所见所闻记入他那颇有名气的笔记《麈史》之中。
欧阳修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人,尤其是在写作上的审慎态度,更为世人所称道。宋人何薳在《春渚纪闻》中说:欧阳修每写完一篇文章都会将它贴在墙上,坐卧观之,不断修正,直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拿出来示人。吕希哲在《吕氏杂记》中也说:欧阳公每次写完文章都会不断修改,有时候,终稿甚至与初稿没有一个字相同。宋人另一部笔记《寓简》上说:欧阳修晚年常为改文章所苦,他夫人说:“你何必自苦如此呢,难道还怕先生训你吗?”欧阳修笑说:“不怕先生训,却怕后生笑。”正是因为怕后生笑,所以他写文章无不精思细改。没想到,这一篇为朋友歌功颂德的文章却让他难免为后人所讪笑了。
客观地讲,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实在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本来,他的名字是可以和岳阳楼一起流芳百世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动机。按滕子京的作为来看,他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