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2/3页)
举的初衷应该不会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
第二十八章 雍正没有篡位,不葬清东陵另有隐情
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去世。七天后,皇四子胤禛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开始流传,并引发后来史学界“篡位说”与“合法继位说”两派的激烈争论。“篡位说”的其中一个有力论据是:雍正没有遵循“子随父葬”,是因篡位心中有鬼,死后无颜见地下的老爹康熙。这个说法对于封建迷信者来说,似乎合情合理。但历史的真相是:雍正并没有篡位,不随父葬另有隐情。
民间传说众说纷纭
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有五种之多。
一是“雍正改诏说”。这种说法流传最广。话说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却暗中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继位后,为了扫除障碍,将一母同胞的弟弟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见这个小儿子,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雍正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而后雍正假传圣旨,登基当了皇帝。
三是“隆科多改诏说”。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遗诏被当时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扣压下来。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四是“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五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在康熙时期任川陕总督,传说他与雍正的母亲私通,生下雍正。为了自己的儿子,年羹尧设法改了诏书。
雍正是否篡位这个问题,不但民间传得神乎其神,清史学者和档案学者也一直在研究争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否定了上述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首先,“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不可能。其一,康熙诏书中汉文的“于”字是繁体字“於”,同时还有满文,想改诏书并非将“十”改成“于”那么简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康熙的遗诏,上面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从遗诏看,所谓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之说是完全不存在。其二,清朝的文书中,在提到太子、皇子时,均写作“皇太子”、“皇某某子”,从未写成“太子”“某某子”。康熙一生注重文墨,在立储这一头等大事上,竟漏写“皇”字,将“於”写成别字“于”,岂不是天大笑话。
雍正进参汤下毒说也站不住脚。康熙对医道颇有研究,认为人参“害人而人不知”,多次表示反对喝参汤。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再说,皇帝进膳历来防范极严,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不会让人轻易下毒。康熙晚年身体一直不好,“手颤头摇,须发皆白”,死前御医有其病亡的详细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