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3/3页)
求,可对方却是铁石心肠,竟是一点点忙也不肯帮。
十六岁的少女为此不惜长跪,只因不想辜负母亲在她临行前那个略略期盼的眼神。
那日傍晚下了雨,顾氏义学的孩子们下了学,从府门里结伴出来,有些奇怪地看一眼常台笙,打着伞就赶紧跑了。几十个人不过片刻间就全散了,门口便只剩下跪地不起的常台笙。
过了一刻钟,从门里走出来一位妇人,撑着伞行至常台笙面前,伸了手给她。
常台笙抬首望去,那妇人却收回了手:“我不喜欢犹豫不决的人,不想起来就算了。”她说着回了一下头:“里面的人又怎会看得见呢?你是话本子读多了么?长跪不起这样的戏码,很俗也很蠢。”
她说完便打算走了,但步子才刚挪出去一步,袍角却被人拽住了。
妇人低头看了一眼,语声凉凉:“我没有太多耐心,你的事情我略知一二,所以不必同我诉苦。其次很感谢芥堂曾经为义学出资出书,最后,我能帮你的,可能只是——”她将手伸过去:“拉你起来。”
跪下去容易,跪久了想自己起来,可不容易。膝盖麻么?小姑娘。
她带常台笙回了家,下人喊她大小姐,常台笙这才知道她是顾氏一族那位招赘入府的长女顾临,虽然已至中年,但面容看起来却还是十分年轻。
顾临与常台笙谈了两个时辰,最后送了她一身干净衣裳及一把伞,还有四个字:“回杭州罢。”她说完就起了身:“希望这是你待在绍兴的最后一个晚上,亥时了,人定本归,早安眠。好梦。”
顾临没有留她在府里,也没有与任何人说起。
常台笙那天在外面待了一晚,想了许多。顾临的话都似利刃,一刀刀划开她赖以生存的保护壳,轻而易举地推翻她的想法,似乎迫不及待想要将她从那壳子中拽出来。
环境教人成长,时光凿刻人心。
不论此行结果如何,她都有勇气陪着母亲一道熬过去了。
次日雨停了。过了昌安水门,她回头看一眼这桥,继续往前走时,却闻得身后传来马嘶声。一辆马车稳稳停在她身后,常台笙转过身去,却见顾临下了马车,朝她走来。
顾临依旧是不苟言笑的模样,立在身量还未长足的常台笙面前:“说服我。”
常台笙略讶异。顾临似乎有些不耐烦:“说服我借钱给你。”
“晚辈——”常台笙眼眸中闪过各色复杂情绪,却都被顾临收进眼中。顾临道:“你骨子里还是太弱,有你母亲的影子,这样的性子怎么能做生意呢?会赔一辈子的。”
常台笙抿紧了唇。
顾临又道:“喜欢芥堂吗?”
常台笙点点头。
“只喜欢是成不了事的。那力量太弱,且一旦失败会更容易受到伤害,你母亲便是典例。我希望你能变通这死局,你能做到吗?”
常台笙点点头。
顾临脸上竟露了一丝难得笑意,也不知是真是假:“还当真是自信,那么就请你用行动做给我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