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4章 (第1/3页)

到达延安的第9年以后,即1949年的六七月间,作为年轻的母亲,她又怀抱着刚满百天的女儿桥桥,正是沿着这条道路,离开陕北去西安的。用仲勋的话讲,那也是进城赶考。那时的心情竟同今天一样兴奋……1940年冬季由太行山去延安,她也是这么兴奋。眼下,长期被顽疾困扰的76岁的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八岁的青春年华,兴奋得一路说笑不断,连日奔波也不知疲倦。仅陕北一段,历时10天,途经20余县,行程2500多公里,考察三四十个重点,访问数百人。可谓鞍马劳顿,风尘仆仆,兴致勃勃,感人至深。

    有时候,她正兴奋地谈论着心得与见闻,咳嗽的老毛病会像一阵寒风袭来。但那严酷的折磨,并不能阻碍她的兴奋。她还是边咳嗽,边说话,直到脸色发红变紫,令人不忍心面对。遂想到了,她老人家仍然是一个战士,年轻的革命战士,她不是故地重游,而是带领着新一代,进行着新的长征。

    精神的力量,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所起的鼓动作用究竟有多大?真是无可估量。有幸亲随齐老远行,亲眼目睹这奇异感人的状态,深知幸运。好在每日随手记录了一些实情及现场感受,抄录于后,以飨读者。

    第01章 从西安到延安

    2000年6月7日。今天是齐老北上的第一天。早8点从西安出发。天上下着小雨。雨雾中的陕北,更显出朦胧的神秘。

    ■关于陕北的抒情

    笔者有幸出生在陕北,更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我总觉得陕北是一块福地,是中国革命的福祉圣地,是中华民族的福运之所。那些黄土的山峦,连绵起伏,源源不断。就像头上拢着白羊肚子手巾的陕北农民,他们质朴无华地一座一座耸立在那里,单个看着很平常,甚至还有些呆滞土气,但当他们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恢宏无比足以呼风唤雨、扭转乾坤的风云气势。那些黄土的峰峦又像是我们心中敬仰的高堂父母。他们对儿女们的恩情,一点一滴、朝朝暮暮,单个看着并不雄伟峻峭,但连成一片,聚合起来,就成了无与伦比的博大之爱,是一种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能够传递给人成就惊天伟业的大气象。这就是陕北的山峦,如同远古时代黄河古象群奔驰而来的巨幅群雕,难怪当年会引发毛泽东“原驰蜡象”的惊天妙句。

    此刻,我看见齐心老人望着窗外,一直沉默不语。我们陕北大地可真是一片引人沉思的土地。那独特无比的山形地貌、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像一本图文并茂的大书,令人百读不厌。

    既然陕北的黄土山峦,同陕北人一样几乎个个都是质朴无华又富有大格局、大个性,那么只要你登过一座山,走过一道沟,熟悉了一个山庄、一户人家,你就仿佛登过了所有的山,走过了所有的沟,熟悉了所有的山庄和人家。这大约又是唯独陕北才有的一种独特神奇。正是这种山山相映、壑壑相连的奇观,使得齐心老人一踏上北上的征程,她心中就觉得回到了当年那遥远的小山村,置身在了亲人中间。

    当汽车驶过铜川金锁关,盘上高高的宜君梁,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