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章 (第3/3页)

要领导,为边区各项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大院坐落在距边区大礼堂不远的延安南关街。这也是齐心老人原定要看的一个点,是全国第一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石窑48孔,平房20间,院中靠山坐西朝东那几孔镌刻着边区政府“办公厅”三字的特大石窑完好无损。正中那孔最大的窑里,也举办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的主题,是反映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内容很充实,但显得有些粗糙。有些该有的内容还没有。齐心老人看了,谈了补充意见。走出窑门,外面阳光很好,大家在门外台阶上集体合影留念。值得记住的是,边区政府办公厅的48孔石窑,建国后一直是延安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的办公之处。直到1986年后,才搬进就近建成的楼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在窑洞里办公,这当时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可见陕甘宁边区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延安人心中影响多么深远。笔者有幸在当年的窑洞中居住并工作数年,担任行署专员高树歧同志的秘书,它对我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继续保持当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艰苦奋斗的作风!”毛主席1949年给延安人民的《复电》精神,永远都铭刻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脑海中。这次齐老的到来,言传身教,更加坚定了我们沿着先辈开创的道路前进的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相信什么困难也不怕,什么样的考验都能经受得住。宣传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启迪教育年青一代,这也许正是齐心老人陕北之行的又一种她老人家并不说出却是努力追求的目的和效果吧。

    当晚,齐心老人不顾一天的劳累,约见了张守国夫妇。他们之间,有着一段无人知晓的友情。张守国是延安安塞人,当年是西北局秘书长曹力如的警卫员,妻子高培莲替马文瑞夫人孙铭照顾孩子,大家一同住在花石砭,朝夕相处,亲如一家。

    ■特殊年代的情谊

    1973年,在习仲勋尚未“解放”,全家处境困难的时候,齐心同志为了看望在延川下乡插队的儿子习近平,只身专程回过一次延安。

    “当时,到了延安,举目无亲,也没有人接待,她站在第一招待所茫然四顾,不知该去何处投宿……”

    在万花山四合院的客厅里,齐心老人亲热地握着应邀来访的张守国和高培莲夫妇的手,回忆说:

    “就在无奈之时,刚巧碰到了张守国,安排我同招待所一位服务员同住一屋,免了住宿费用。还把我请到你们家里,培莲大姐你就赶紧上街买肉,给我包猪肉饺子吃。那是当时所能吃到的最好的饭食,记得当时还是借的肉票。我在一所那位服务员的房间里住了几天。在当时‘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形势下,当时的地区领导谁都没敢露面。你们整天都陪伴着我,使我深深体会到老区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和深厚的革命友谊。”

    张守国夫妇,如今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听她这么说,显出十分激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