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28章 (第1/3页)

在爱国主义的前提之下,争取民族团结,以达到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之目的,这正是毛主席统一战线思想的高明之处。而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之所以仍然重要,也正是因为在“强国富民”这样的前提下,有利于民族大团结和调动各方力量,发展经济,统一祖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榆林红石峡的摩崖石刻,就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是民族团结和先贤爱国的见证。

    ■红石峡革命的峡

    刘志丹诗中所写的“红石峡”,就是榆林这一处名胜古迹。它在镇北台西侧,与之遥遥相望。著名的榆溪胜境红石峡不光有珍贵的书法遗迹,同样也是革命遗址。

    汽车沿盘山公路下到峡谷石畔。但见峡门“红石峡”三字竟是大学问家王森然89岁时手书,字迹苍拙浑厚,笔力格外雄健。王森然翁晚年,以书画行世,行内评价极高。大画家刘海粟专为他著有传略,认为是书画奇人。齐老显然也是喜爱书法,又知王森然教授的人品与学养,以及他同刘志丹的师生情谊。面对他的题字,她端详良久,嘴里感叹道:“王森然可是大学问家,他的字与人一样,亲切朴实,功力很深。 1922年,他在榆林中学教书时,同刘志丹交谊很深,对志丹后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影响很大。”

    说这处名胜古迹,同时又是陕北革命的旧址之一,还因为他在革命低潮中,保存了革命火种。1928年冬天,即清涧起义和渭华暴动先后失败之后,敌人白色恐怖更加残酷,时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和代理特委书记的刘志丹曾在红石峡秘密召开特委会议,研究部署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和兵运工作。这又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1928年冬季,这一阶段,也是习仲勋最苦闷的一个时期,革命处于低潮,出狱后被学校开除,习仲勋在家乡一带开展农民协会工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学会了同农民谈心交友,同他们共事,这成为他一生联系群众的基本功。此后不久,发生了不幸, 1929年,即民国十八年,陕西关中大旱,春荒时节,开始饿死人了。也就在这时,习仲勋的母亲和妹妹相继被饿病而死。他痛苦不堪,几十年后回忆起来还伤心落泪。在艰难中,16岁的少年扛起了全家生计的重担,但他心中想着的还是如何解救更多的劳苦大众出苦海,想着如何改变这黑暗的社会和自身的命运。这一时期,他白天参加农业劳动,夜晚在油灯下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如饥似渴地接受着共产主义理想的熏陶,使得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时随着各地党团组织坚持秘密活动、共产主义运动又开始活跃起来。这使少年习仲勋在黑暗和苦闷之中看到了曙光。他更加深刻而理性地认识到:穷人只有跟上共产党闹革命,才有饭吃,才有出路,才有美好的希望。这个看似朴素的道理,就成了习仲勋终生不改的信念,也是他长期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更多的劳苦大众认识这个道理,接受这个道理。以后的几十年间,无论是顺境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