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3页)
政治练兵,加强思想教育。部队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第三是加强民兵训练。在全民皆兵口号下,提出要精练三万民兵,才能有力配合正规军作战。第四是开展高树勋运动、曹又参运动,策动和欢迎不愿打内战的国民党军官兵起义参加革命。”
习仲勋简明地汇报了陕甘宁边区备战的情况。毛主席点头表示满意。并说:“胡宗南已经在忙着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边区,并且命令榆林的驻军一同行动,对我实行南北夹击。现在因为有我中原作战的牵制,他还顾不上进攻边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集中精力组织好北线战役。加快策动横山起义,解放榆横地区,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以便将来集中力量对付南线胡宗南的进攻。”
习仲勋说:“主席的考虑是符合实际的。北线敌人兵力明显不足,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要加强,兵力只有来自胡宗南的支援和傅作义的补充。但看来这两方面都不可能。胡宗南抽不出队伍,傅作义在今天已经有些自顾不暇。至于横山起义,按照主席的要求,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将与胡景铎、胡希仲同乡同学的师源同志由关中分区调到绥德地委任统战部副部长。师源已经先后两次到胡部同胡景铎交谈,转达了我的口信,也就是希望他们适时举行起义的意见。同时,我还派延属分区专员曹力如和绥德地委副书记刘文蔚秘密到榆林同胡希仲会面。胡希仲认为起义条件不成熟,只有胡景铎表示了坚决反蒋的立场。又在部队发展了一批进步骨干分子,可否策动其率部起义。”
毛主席听了,在地上踱步抽烟,沉吟半晌。说:“好呀,关键时刻,一个师起义,对于蒋介石也是沉重打击!”
至此,起义的准备工作进入紧锣密鼓的关键时期。
■波罗镇
距离响水堡仅仅三四十里,就到了著名的“横山起义”指挥部所在地——波罗镇了。公路穿镇而过。在靠山的一面路边,建起了一座纪念碑。这是1996年,横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横山起义50周年而立。石刻碑文是介绍起义经过的,背面镌刻着一首诗:
波罗城头举义旗,
威震西北鬼神泣。
斗转星移沧桑变,
功垂千秋毛胡习。
这简约而又气势磅礴的史诗,正是对那重要历史事件的形象中肯的叙述与评价。
习仲勋同志一生很善于做统战工作。他又一句名言说:“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团结人。”提到横山起义,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习仲勋在毛主席指示下,通过小学同学胡希仲做他叔父胡景铎的工作,才得以实现的。
其实事情并非是那么简单。一个国民党将军在紧要关头,带领五千部属“弃暗投明”谈何容易。习仲勋与胡希仲的关系何止仅仅是“小学同学”,更是同乡好友,用知情者杨明轩先生的话讲,更是“同志加兄弟”。没有这样的关系,就不会有拿脑袋做抵押的相互信任,更不可能为了同一个目标去铤而走险。而这“同志加兄弟”的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